跳到主要內容

投資美樓 具值博率長青網文章

2011年02月2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2月24日 05:59
2011年02月24日 05:59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自次按危機爆發以來,美國房地產市道一沉不起,加上當地低息環境持續,近期聽多了內地團赴美買樓、一筆過投資的報道,向來投資多元化的對冲基金也分一杯羹,認為買入一家美國房屋的成本只為幾萬元,猶如投資一張期指,值博率甚高。

大部分人看好中港樓市,對冲基金經理錢志健認為,兩地樓價的上升水位不多,會「放棄」在香港樓市入市,去年曾到澳洲睇樓,但價格太貴了,今年打算主攻美國佛羅里達州。他說,「當地一家美國樓的成交價僅幾萬元,一次過買入的金額如同買張恒指期貨,當然須與盡責的經紀及伙伴合作,要坐埋同一條船,將對手風險減到最低」。

美國房地產網站Zillow公布的住房價值指數(Home Value Index)顯示,2006年美國樓價開始下滑,伴隨着次按危機,至今美國樓價仍然低迷。據Zillow的資料,目前大部分美國房屋低至1萬美元(7.8萬港元)便有交易,於佛羅里達州以1萬美元待出售的房屋就超過10萬個,成本價如同一張期指的基本按金,每張7.46萬元。

入場費僅如期指按金

舉例,1家位於佛羅里達州的物業,面積897方呎連3房及1浴室,網站估值4.2萬美元,1997年11月及2007年1月分別錄得成交價4.79萬美元及3.7萬美元,最近一次交易在去年8月完成,售價僅1萬美元。加州亦不乏平價房屋出售,1家估值11.6萬美元的房屋,面積854方呎連1房及1浴室,由2007年4月的高峰25.4萬美元,一直反覆下挫至現時的1萬美元出售價,至今仍未有買家落訂。

據該網站的報告,每次政府加息2個百分點便會削弱買家四分之一的購買力,故投資者寧願一筆過買入美國樓,不用為按息調高而惆悵。羅申美會計師行董事總經理杜紹麟指出,在美國買樓的限制較少,港人只須持有護照,表明個人身分,已可靠當地經紀買賣。不過,投資者須注意地產稅項收費及資金鎖定期的懲罰性徵稅等。

撰文:劉佩珊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