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政府昨公布2011/12年度財政預算案,財政司長曾俊華在713億元巨額盈餘下,撥出28%即約197億元予市民抗通脹紓困,包括差餉和電費補貼等,但拒絕如以往3年般向納稅人直接退稅,「避免刺激通脹升溫」;取而代之是豪擲240億元,向逾300萬名持有強積金或公積金戶口人士,一次過注資6000元。
不過,包括民主黨、民建聯、自由黨及公民黨等主要政黨齊轟「不退稅,只注強積金」的預算案未惠及各階層,拒絕收貨。民主黨更形容政府「三守」——守財奴、看守、保守,注資強積金是「蜑家雞見水……有得睇、無得飲」。
而now寬頻電視委託港大民意研究計劃昨日即時訪問1031名市民,受訪者對今次財政預算案的評分,平均為51.5分(最高100),是曾俊華發表4份預算案以來最低分的一份。明報記者
財政司曾俊華建議的196.75億元紓緩通脹額外措施有8招(見表),最快令市民受惠的是4月開始的一年差餉寬免,其次是暑假過數的電費補貼和公屋租金免租。但是,過去3年都有的退稅措施,曾俊華今次則「拒絕退稅」。
另外,曾俊華提出市民未能即時受惠的「派糖」,建議為所有在2011年2月23日已加入強積金計劃或職業退休計劃的打工仔,向其強積金戶口一次過注入6000元。政府消息人士說,最快明年首季,強積金戶口或職業退休計劃(俗稱「公積金、ORSO」)的戶口,不論收入,將收到6000元。但這筆注資,要打工仔年滿65歲才取得,因此,公積金戶口成員要另開一個強積金戶口,確保滿65歲時可領取。
曾俊華昨在記者會解釋,選擇注資強積金而不退稅,是憂慮刺激通脹,因預測2011年全年平均通脹率高達4.5%,是97年以來最高水平,是「相當大威脅」。為免退稅增加消費意欲,加劇通脹,遂提出上述一籃子紓緩通脹措施(見表),相信不會加劇通脹之餘,更可令年內綜合消費物價指數下降1.4%,甚至令反映基層消費的甲類消費物價指數降低2.2%。
稱投資未來 逾300萬人受惠
他解釋,現時140萬納稅人,側重當中20萬人繳交八成稅款,退稅令少數人受益最大,但論到受惠層面之廣,則不及注資逾300萬打工仔的強積金戶口。他認為注資強積金是「投資未來」,但被問到年薪千萬元的打工皇帝也可獲公帑注資,曾俊華反問:「打工皇帝有幾多個呢?」。
事實上,曾俊華在過去3份預算案,每年都預測有通脹照向納稅人退稅;2008年2月他的首份預算案,正值北京奧運舉行前夕的通脹高峰期,當年他一次過寬免75%薪俸稅。同年底,金融海嘯湧至,短暫通縮3個月後通脹反彈,他在其後兩個財政年度都有退稅。3次退稅涉及金額由40億元至124億元不等。
過去3年 預測通脹照退稅
行政長官曾蔭權發表聲明,表示預算案深思熟慮,回應社會需要,既有針對措施緩和通脹,在主要公共政策範疇作出長期投資,緊守審慎處理公共財政的原則。他支持曾俊華善用盈餘還富於民,推出多項一次過紓緩措施,助市民解燃眉之急,亦避免刺激通脹。
強積金遭詬病 學者倡改革
恒生管理學院商學院長蘇偉文認為,退稅刺激通脹大幅升溫的機會不大,「大部分納稅人都交很少稅,他們獲發的退稅額亦不多,未必會因退稅而大額增加消費」。他認為,強積金制度遭人詬病,政府卻大額注資,這是「好心做壞事」,政治上容易遭攻擊,建議政府注資的同時,必須盡快改革強積金制度,否則政策難令市民信服。
強積金一直被批評管理費過高、回報低等問題,社區組織協會主任何喜華批評,政府注資強積金是胡亂花費公帑,未有針對協助窮人抗通脹。「五無」基層勞工(沒領綜援、沒交稅、沒住公屋、沒子女、沒交差餉電費)更不能受惠,他批評政府涼薄,漠視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