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預算案推出多項紓緩通脹壓力措施,但無公屋、無領綜援、無強積金戶口的「三無」基層人士未能受惠。從內地來港數年的「三無家庭」坦言對預算案失望,更聲言不建議同鄉來港,直指「不如直接給我6000元更好!」
陳莉莉與丈夫、6歲和9歲子女家住約80呎套房,一家四口僅靠丈夫任職廚房雜工的約7000元月入餬口,其中約2500元要交房租及水電費。由於屬散工,丈夫並無強積金戶口,未能受惠6000元強積金注資。
四口零受惠﹕內地環境較好
陳莉莉狠批紓緩措施「根本一樣也幫不到我們!」,指去年預算案公布後,未能得到電費補貼,業主卻加租100元,她說﹕「希望指引(電費補貼)是放入我們戶口,放入業主戶口後,哪有可能給我們!」陳女士續稱,擔心子女在學校受歧視而一直未有領取綜援,情願捱苦也要自食其力。今次同樣未能受惠於綜援額外補貼。
另外,育有7歲女兒的張超燕,一家三口同樣住環境惡劣的套房,未有領綜援,丈夫任職小販未有強積金戶口,措施統統未讓她受惠。她原期望政府會向私樓租戶提供津貼,或提供課外活動津貼好讓女兒能上興趣班,但願望落空。來港2至5年的張超燕及陳莉莉均慨嘆,在內地居住環境遠較香港好,更聲言不建議同鄉來港,「如果讓我再選,也不會再來港!」陳嘆道。
社區組織協會社區組織幹事吳衛東表示,基層市民大多毋須交稅、無領綜援、未有公屋,他們急需6000元解決通脹下的燃眉之急,注資入強積金戶口未能讓基層受惠。他又認為政府應循公立醫院着手,讓長者免費看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