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預算案突然拋出「下一年度的私人住宅土地供應估計將可提供3萬至4萬個單位,遠遠高於每年平均2萬個的工作指標」,但細看之下,4萬之數逾半是不確定的,很視乎私人發展商勾地和申請更改土地用途的多寡和快慢。到底政府為何要「出口術」把住宅供應數字「吹大」?
利率料年內隨美元調高
政府消息人士透露,雖然政府去年推出多項遏抑樓市措施,包括針對短期炒賣的「重藥」特別印花稅,但當前樓市仍處於升溫階段,市場中人較多認為樓價會進一步上升,主要是基於利率極低和供應短缺兩大因素,政府研判港元利率在今年中或年底前,便會隨美元利率上調而上升,當前首先要對付的,是住宅供應持續短缺的心理預期。
政府想向市場傳達信息,只要政府有決心推動,其實香港是有足夠的「熟地」可加快私人住宅興建步伐,政府手上可供即時起樓的住宅地,合共可建多達4萬伙,肯定可以達到每年2萬的工作指標,過去數年新落成住宅不足1萬的情况將不復見,市場得到這個信息後,恐怕供應短缺而起的炒風可望稍為收歛。政府並非真的要訂立建3萬至4萬個私人住宅單位的土地供應指標。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