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私家車加首次登記稅15%長青網文章

2011年02月2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2月24日 05:59
2011年02月24日 05:59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財政司長建議增加私家車首次登記稅15%,目標是把2011/12年的私家車增長數量,維持在2010/11年度的4.1萬部,以紓緩擠塞問題。但學者及政黨均批評,加稅對改善擠塞成效有限,反而會令換車人士減慢舊車更新速度,加劇路邊空氣污染。

政府已就增加私家車首次登記稅於昨日刊憲並即日生效。運輸署數字顯示,上周三一日內有225輛私家車登記出牌,惟昨日數字明顯下跌,早上11時前只有兩輛私家車「趕及」加稅前成功出牌,全日數字則是52輛。

盼維持汽車增長量紓擠塞

政府消息指出,2010年首次錄得全港平均行車車速下降5%(見表),與同年私家車增長創新高有關。「道路增長速度追不上私家車,1980年至2010年,全港道路由1161公里增至2076公里,增幅79%,但同期私家車由17.1萬部增至41.5萬部,增幅達1.4倍。」新措施下,私家車零售價增加3.7%至6.7%。電動車免登記稅不受影響,至於環保私家車本身享有稅務寬減,加稅對該類車種影響輕微。對於調高登記稅後行車速度能否改善,政府表示沒有評估。

理大土木及結構工程系副教授熊永達批評,透過加稅控制車輛數目,成效有限,「全港塞車地點不同,時段不同,減少私家車增長,對紓緩塞車成效有限。」他認為,外國經驗顯示,電子道路收費是最有效解決擠塞的方法,透過經濟誘因,可有效減少進入指定地區的車輛。對於港九最塞車地點的平均行車速度,運輸署表示沒有具體數據。

民主黨甘乃威指出,調高汽車首次登記稅,只會令更多人使用二手車,無助解決路面擠塞情况,反而與環境局鼓勵市民換車政策存在矛盾,「左手打右手」。民建聯、自由黨亦批評,只會進一步加劇路邊空氣污染。

直接受影響的香港汽車商會會長葛創基批評,加稅打擊市民買車意欲,特別是一批早已訂購但仍未出車的客戶,估計涉及7500張訂單,都要捱貴稅,當中亦不排除出現「撻訂潮」;至於未買車的市民,就會受到加稅、通脹及油價上升多方因素影響,對買車持觀望態度,暫時不會出車。

50萬以下新車銷情料跌一成

商會亦批評政府只提及私家車增長數量,未有交代整體數量增幅,「單看新車增長,2010年較09年上升了45%,但同年亦淘汰不少舊車,實際增長沒這麼多。」2010年全港共有41.5萬部私家車,較09年上升5.3%(見表)。富利堡集團主席及行政總裁黃毅力稱,中產人士對價錢特別敏感,估計50萬元以下新車銷情會下降5至10%,部分會轉買二手車,但二手車主相信亦會順勢加價,反觀高檔車買家消費能力高,加稅對他們來說「濕濕碎」,銷情不會受明顯影響。有日本車行經紀更感悲觀,認為新措施勢必大大打擊客人出車意欲,預料中下價車款生意會大幅下滑三分之二,需時1年才能回復。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