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日本出現罕見的貿易赤字。財務省昨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受對中國出口增速放緩及原油和原材料進口成本增加影響,日本今年1月錄得4714億日圓(約444億港元)貿易逆差,是22個月來首次。外部貿易環境欠佳,加上首相菅直人正面臨下台壓力,為日本經濟增添不穩定因素。
日本1月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長1.4%至4.97萬億日圓,進口則增長了12.4%至5.44萬億日圓。《華爾街日報》調查顯示,市場本預期日本可錄496億日圓順差。日本對兩大貿易伙伴出口均欠佳,對華出口按年增加1%至9288億日圓,遠低於去年12月20%增長,對美國出口增加6%,顯著低於12月16.5%。
油價高企 恐陷短期滯脹
財務省分析稱,中國2月上旬農曆新年假期,令貿易商自1月下旬起減少出貨。至於對美出口增長放緩,則受汽車價格下跌等原因影響。野村證券首席經濟師木內登英指出,中國開始收緊銀根,亦對日本出口構成打擊。木內與東京伊藤忠商事資深經濟師丸山義正均相信,日本出口在未來數月可重拾動力。丸山認為,首季經濟增長或較原來預期差。
原材料進口成本銳增,是導致1月進口額上升主因。受寒潮影響,日本當月進口原油按年增加3.6%,但與1年前相比,油價在以日圓計價的交易中增加6.8%,在以美元計價交易中升幅更達17.9%。大和總研資深經濟師渡邊浩志指出1月原油進口額低於預期,原因是強日圓抵銷部分成本。與1年前相比,日圓兌美元匯價今年1月高出9.4%。
首相遭逼宮 預算案難產
日本經濟財政大臣與謝野馨最近曾表示,日圓匯價是令政府不擔心高油價的原因之一。不過,日圓強勢對依靠出口帶動的日本經濟並非好事,而商品價格高企,則可能令進口額再升。渡邊浩志警告,在最壞情况下日本或陷入短期滯脹,即外部成本推高價格,但企業因本土經濟疲弱而無法把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菅直人正爭取國會在4月新財年開始前通過財政預算,但情况極不樂觀。控制參議院的在野政黨視審批預算為逼菅直人下台的機會,而菅直人所屬的民主黨雖控制眾議院,但該黨前幹事長小澤一郎的派系,正把逼菅直人辭職作為支持預算案的籌碼。
民主黨周二宣布暫停小澤黨員資格。小澤因捲入政治獻金醜聞而惹官非,上周,支持小澤的16民主黨議員表示將退出民主黨議會黨團,以抗議民主黨逼小澤退黨。日本放送協會昨報道,小澤心腹松木謙公決辭農林水產省政務官職位,向菅直人示威。
評級機構穆迪周二又把日本「Aa2」級主權債務的前景展望由「穩定」下調為「負面」,以示對日本通縮長期未見緩解及政治鬥爭妨礙當局削減赤字和債務的關注。政治亂局與疲弱經濟重挫菅直人的威信,最新民調顯示,其內閣支持率跌至不足兩成的新低,49%受訪者希望他盡快下台。日本最大經濟組織——經濟團體聯合會會長米倉弘昌抱怨道:「現在的日本政治家是詐騙薪水的強盜」。
撰文:郭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