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怕通脹不退稅 學者批欠邏輯長青網文章

2011年02月2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2月25日 21:59
2011年02月25日 21:59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財政司長曾俊華以通脹為由拒絕退稅,經濟學者及財經專家齊轟理由牽強欠邏輯,因即使將注資強積金戶口的240億元全退還市民在年內消費用盡,也僅佔全年私人消費開支約2%,若以過去退稅水平約45億元計算,比率更低至0.4%,加上推高本港通脹主要元兇為入口食品價格等外圍因素,退稅對通脹影響根本微不足道。

政府剛宣布的2011/12年財政預算案,是5年來首次不作退稅安排。據了解,政府研究後評估,若將注資各強積金戶口的6000元直接退給市民,基層家庭主要用於幫補基本生活費,未必會推高通脹,但中產以上人士則很大機會將該6000元即時用掉,從而令通脹升溫。

240億元佔私人消費2% 影響極小

曾俊華的退稅刺激通脹論一出即惹來多方質疑,科大經濟系教授何濼生不諱言此論邏輯牽強。他說,以2010年本地生產總值17,480億元為例,私人消費開支約佔六成(10,795億元),即使將政府擬注資強積金戶口的240億元全部退還市民即時消費,只佔全年私人消費開支2.22%。加上本港消費市場其實存在「剩餘生產力」,「睇多幾次戲、搭多幾次車,戲院、鐵路頂多會爆滿一點,不會因為多客而加價」。

進口食品升價 通脹主要元兇

統計處資料顯示,2010年本港通脹率為2.4%,推高通脹元兇之首是電費(見上圖),主要原因是政府前年推出的電費津貼已結束,第二位是食品。何解釋,食品升價是通脹最主要原因,但本港食品主要靠進口,進口價升絕不是本地人消費增加而造成,而是受國際糧食價格、供應、匯率等影響,其他大部分消費品亦屬進口貨。

理大會計及金融學院副教授林本利更說,受惠退稅的僅140多萬納稅人,以上次經驗涉款只有約45億元,對全年本港消費影響極微,而且退稅措施只會在下一個財政年度反映,對今年通脹影響極微。

交銀香港首席經濟及策略師羅家聰亦批評政府理據不成立,因即使將6000元直接退給市民,僅屬一次過措施,隨後1個月通脹即使升溫,但參考新加坡例子,通脹上升後很快便會回落。他更以派花紅作例,「不見得每年企業出完花紅後,CPI(消費物價指數)就會上升」,故政府說法只是藉口。

星料5%通脹 仍退稅1.2萬

同樣面對通脹問題的新加坡,今年上半年通脹率料達5%至6%,但星政府剛於上周公布的財政預算案,卻推出32億元退稅及減稅措施,每名納稅人最多可獲約1.2萬元退稅安排,紓緩市民的生活消費通脹壓力。

渣打香港亞洲區經濟師黃國璋認為,政府選擇注資強積金戶口而不退稅,出發點在於不願予人不斷「派錢」感覺,怕日後經濟增長一旦放緩會無以為繼,尤其是今年經濟前景有較多變數,所以要管理好市場預期。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