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國最大石油生產商中國石油集團昨證實,該公司在利比亞的設施遭襲擊,加劇外界對利比亞石油設施安全的憂慮。據《紐約時報》報道,利比亞石油產量估計已減少了一半以上,當地動盪令國際油價節節上升,紐約期油升穿每桶100美元水平,創逾兩年新高。
中石油表示,它在利比亞部分項目營地和作業現場受到衝擊,但未透露遇襲細節。內地《21世紀經濟報道》引述知情人士稱,中石油旗下長城鑽井公司位於利比亞第3大城市米蘇拉塔的基地,周一晚遭襲擊,車輛和員工個人財物被搶走,損失上千萬元人民幣。襲擊者身分未明。米蘇拉塔周三被反政府勢力佔領。
突顯在非洲開採油氣風險
石油是中利兩國雙邊貿易主要商品,但中國從利比亞進口僅佔整體石油進口量3%左右,路透社引述貿易消息人士稱,即使利比亞原油供應中斷,也不會對中國產生巨大影響,中國最可能的應對策略,是尋求以西非低硫原油或地中海原油作為替代品。不過利比亞亂局突顯中國在非洲開採油氣的風險。
人民大學國際能源戰略研究中心研究部主任崔守軍表示,中國在非洲的項目「大多都是基於雙邊政治關係之上,這種沒有以法律形式保障的協議很容易受政治動盪的影響」。內地專家相信,中東緊張局勢將促使中國政府加快購油以填充儲備,這可能增加全球原油供應壓力。
紐約期油昨天與前天均曾升穿每桶100美元的關口,創2008年9月以來新高。預測油價狂飈的論調重臨市場。日本野村證券周三警告,若利比亞和鄰國阿爾及利亞因動盪停產石油,油價可能漲至超過每桶220美元。該行分析員把當前情况,與1991年波斯灣戰爭時相比,當時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備用產能減至每天180萬桶,油價在7個月內大漲130%。
專家憂釀滯脹礙復蘇
白宮發言人昨表示,華府正密切關注油價漲勢,但相信高油價不會阻撓美國復蘇。但市場分析員沒這麼樂觀。全球最大債券基金Pimco的總裁Mohamed El-Erian警告,中東局勢在短期內將給全球經濟帶來滯脹影響,原因有三﹕第一,油價上升推高生產成本,加重消費者負擔;第二,全球各地加大囤貨力度,加劇大宗商品壓力;第二,該地區從其他國家進口的商品將減少。
歐洲多個油企已部分或完全停止在利比亞的運作。巴克萊資本分析員估計,利比亞現時每日生產的原油減少約100萬桶,佔其整體產量逾一半以上。高盛、巴克萊與花旗昨均警告,OPEC必須迅速增產,否則油價升勢將妨礙全球復蘇。OPEC現時每日約有最少400萬桶剩餘產能,相當於利比亞正常產量的兩倍。
美銀美林駐新加坡分析師Chua Hak Bin指出,全球油價每上漲10%,就會推高亞洲國家通脹約10至40個基點,低收入國家所受衝擊尤大。高油價還將對英國與歐元區已亮紅燈的通脹水平推波助瀾,增加央行的加息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