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為配合未來業務發展,以及愈趨嚴緊的監管要求,上市內銀去年展開一輪再融資浪潮,集資規模接近3000億元人民幣。踏入2011年,除了中信行(0998)會接力「抽水」外,在港上市不足1年半的民行(1988),其再融資方案亦塵埃落定,惟與其他內銀不同,民行並沒有採用「A+H」供股方式,僅發行A股可換股債券及配售H股新股,意即並非所有股東均有機會參與。
去年率先進行再融資的招行(3968)及交行(3328),先後在A、H股市場啟動供股計劃,而大股東為中央匯金的中行(3988)及工行(1398),由於最初並未獲得匯金明確表態支持,故甫開始時僅確定發行A股可換股債券,其後得到匯金首肯,才落實「A+H」股供股。
對於民行「與別不同」,一位美資券商分析員剖析,主要由於民行欠缺一位絕對單一大股東,故股東就任何議案作出決議時,會出現較多爭拗,是次再融資遭到很多反對聲音便是例子。倘民行現時才決定「轉軚」,鑑於「A+H」股供股審批程序需時,恐怕要較長時間才能補充到資本。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