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鐵礦石談判瓦解 加速海外拓展長青網文章

2011年02月2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2月27日 05:59
2011年02月27日 05:59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2010年,已經實行20多年的鐵礦石年度定價機制土崩瓦解。2011年礦業巨頭進一步謀求以月度定價取代季度定價之際,業內權威人士再度爆出,當前內地鋼鐵企業與國際礦業巨頭的鐵礦石「談判」已經不復存在,礦業巨頭漲價只是對鋼鐵企業單方面發布「通知」,內地鋼企只能逆來順受。

進口依存度下降 供需未逆轉

全球鐵礦石年度定價機制始於上世紀80年代初。在2000年以前,中國進口鐵礦石佔國際鐵礦石市場約16%,量微言輕,並未參加鐵礦石談判。2004年,作為全球最大「吸鐵石」,內地鋼企開始參與全球鐵礦石價格談判,但謀求「中國價格」的企圖卻屢遭失敗。2009年內地鋼企與礦業巨頭談判陷入僵局,長協定價機制打破,2010年,礦業巨頭強力推行的短期季度定價走上前台。

雖然此前中鋼協對外一直宣稱「談判並未終止」,但事實上2010年長協礦定價機制早已名存實亡。剛剛卸任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之職的羅冰生,本周首度公開承認「談判陷入停滯」。

談判變通知 三巨頭聯合漲價

去年,內地鐵礦石進口均價漲幅高達62%。受進口礦價格漲幅過高和國內礦增幅較大影響,2010年內地進口鐵礦石6.2億噸,同比下降1.4%,鐵礦石對外依存度由上年的69%下降到63%左右。

但鐵礦石供需形勢並未逆轉。今年1月,鐵礦石價格再度攀升,並接近歷史高位,同比漲幅高達68.45%,同期內地進口鐵礦石6897萬噸,刷新月度歷史紀錄。

2月份,必和必拓向中國鋼廠拋出新的鐵礦石報價,並力推月度定價機制。業內人士暗示,三大礦業巨頭往往聯合行動,如果礦山企業強力推行,鐵礦石月度定價似乎難以避免。

最近兩年,中國主要國有鋼鐵企業和金屬貿易公司已達成多項採購海外鐵礦石資產的交易。寶鋼、首鋼等大型鋼企已擁有較大海外權益礦。如武漢鋼鐵近年來投資開發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亞等國的8個鐵礦石資源專案,鎖定權益資源量數百億噸,預計5年內可基本實現礦石資源自給。

內地海外投資邁大步

業內人士披露,內地將繼續加大海外礦山的投資開發,爭取到2015年,內地企業海外投資權益礦由現在的15%,提高到進口總量的40%以上。同時,進一步提高鋼鐵行業的產業集中度,加快淘汰小型煉鋼爐。

今年鐵礦石價格或呈「前高後低」的態勢,專家預測,全年協定價格漲幅超過10%,年中鐵礦石價格有向下調整的可能。2011年中國進口礦中權益礦有望達9000萬噸,預計到2013年真正能形成權益礦約1.5億噸。

馮其十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