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調控密集期應成過去長青網文章

2011年02月2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2月28日 05:59
2011年02月28日 05:59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自2010年以來,一系列宏觀緊縮政策出台,例如地方政府投融資平台的規範化、房地產調控的嚴厲推進、7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3次加息意味着中國的宏觀政策已經着手從應對危機時期的超常規刺激政策中逐步退出,回歸宏觀政策的正常化,從而通過抑制總需求的過快擴張來避免通脹預期的進一步強化,在加大蔬菜和糧食等供應的同時,弱化通貨膨脹持續抬升的總需求環境。

與中國進行宏觀調控的歷史對比,可以把握當前宏觀政策所面臨的環境。與2007年「雙防」(防經濟過熱及通脹)時的情况對照,目前所採取的手段和工具基本類似:

調控工具與07年相似

一、控制投資增速。根據宏觀政策的統一部署,各地普遍調低了「十二五」期間的經濟增速目標,對於2010年的固定資產投資目標,各地均定在15%至20%,相對於2010年全年23.8%的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幅有所下滑,同時對於房地產的嚴厲調控更是對投資需求的巨大限制。預期下一階段會繼續要求地方政府在抑制房地產市場泡沫化方面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

二、提高利率,並適度加快匯率升值的步伐來抑制輸入型通脹。2010年10月份以來,央行已經3次提高貸款利率,累積效應未來將逐步顯現,從而會對投資的盲目擴張形成一定的抑制。

三、控制流動性。目前已經7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控制市場流動性,一個直接反映就是金融市場流動性一度出現明顯緊縮。這種階段性的顯著緊縮既有宏觀緊縮的原因,也有季節性的原因以及有金融機構沒有適應新的政策環境而習慣性地繼續大幅擴張貸款等的原因。從1月13日這一新年的最低點算起,Shibor(上海銀行間拆息)隔夜利率和Shibor周利率分別從1.9157厘和2.3075厘,達到27日的7.999厘和8.4058厘,創下48個月與36個月來同種利率的最高紀錄。在具體的政策操作方面,這當然有值得改進的地方,例如緊縮政策應當避免公開市場的短期大幅波動,但是緊縮政策開始在金融市場產生明顯的影響則是事實。

四、緊縮信貸。除了國有商業銀行受制於差別存款準備金率進行自我約束、股份制銀行由於存貸比監管限制放貸能力減弱之外,一些地方法人由於沒有被涵蓋在差別存款準備金率之內,同時對於監管嚴厲度的判斷不足和僥倖心理嚴重,在1月份進行了較快投放,導致了人民銀行分支機搆在1月底對其進行了嚴厲的調控。

目前看來,宏觀政策調控對於實體經濟的影響正在逐步出現。從當前經濟運行的指標來看,PMI(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已經連續兩個月回落,雖然存在一定的季節因素,仍然需要加以觀察其走勢,但也反映了宏觀政策的調控效果在逐步顯現:

宏觀調控成效漸顯現

一、在資金收緊的背景下,企業的投資需求受到抑制。在信貸收縮背景下,一些中小企業只能將產能擴張等專案向後延伸。我們對於銀行信貸的走訪調查也表明,目前中長期貸款佔比在今年1 月出現回落,短期信貸佔比提高,顯示投資項目的建設受到一定的抑制。

二、房地產投資預計未來將逐步下滑。在當前房地產調控政策對居民身分購房進行嚴格限制、由地方政府控制漲幅目標並對地方政府進行問責的背景之下,房地產的成交量預計未來會出現下滑的趨勢,從而帶來房地產投資的下滑。

加息衝擊將逐步減弱

這樣一來,如果後續政策陸續到位,而且宏觀政策逐步發揮效果,可以預期一、二月份CPI(消費物價指數)高點可能就是上半年甚至全年高點,而貨幣緊縮的力度也將是最為嚴厲的時期,雖然後續的政策如上調存款準備金、差別化存款準備金調節信貸、央票發行對冲流動性、信貸視窗指導等一系列政策仍會在不同時段得到不同程度的使用,以進一步創造穩定物價預期的貨幣條件,然而類似於一二月份如此密集疊加的緊縮環境難以重現。而且,調控政策衝擊的邊際效應遞減。在整個市場對加息預期比較確定的情形之下,預計每次加息對於市場的衝擊將逐步減弱。

巴曙松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