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聯合國安理會周末一致通過制裁利比亞,要求卡扎菲政府「立即停止暴力行為」,並向卡扎菲及其親信實施旅遊限制及凍結資產,並提交國際刑事法庭(ICC)調查。一向強調不干涉別國內政的中國及俄羅斯都罕有投下贊成票。
提交國際刑事法庭調查
安理會決議對利比亞立即實施武器禁運,禁止卡扎菲、他4名兒子和1名女兒,以及多名國防高層出國,並凍結他們的資產。決議指利比亞鎮壓反政府活動是「有組織嚴重侵犯人權」,涉嫌反人道罪行,決定提交ICC處理。若安理會提交的案件受理,ICC檢察官將展開調查,掌握證據即可提出起訴。
中俄葡印度巴西原有保留
擁有否決權的中國及俄羅斯,在今次投票的取態備受關注。據路透社和《華盛頓郵報》稱,安理會成員國對決議提交ICC處理,分歧最大,中俄印度巴西及葡萄牙對此本有保留。利比亞原駐聯合國大使親自游說後,俄羅斯及印度不反對,但中國則要最後關頭才決定投贊成票。路透社引述安理會外交人員消息稱,北京當時開會評估形勢,中國代表團要等待北京指示投票。但聯合國外交官當時亦認為中國不會投反對票,頂多只會棄權。
中國最後關頭投贊成票
中國駐聯合國大使李保東在聯合國表決後說﹕「考慮到利比亞當前極為特殊的情况,和阿拉伯及非洲國家的關切和主張,中國代表團對安理會剛剛通過的第1970號決議投了贊成票。」他亦稱,中國在利比亞擁有大批僑民,是中國決定投贊成票的關鍵。他在表決後亦重申,必須確保各國在利比亞僑民的安全和利益。由英國起草的決議草案,本授權成員國「採取一切所需措施」去確保人道援助,但俄羅斯駐聯合國大使丘爾金擔心字眼變相為歐美軍事介入開路,堅持修改。他在表決後說,國際社會應維護利比亞主權和領土完整,防止該國爆發全面內戰,以免造成國家分裂。
卡扎菲曾拉攏陳水扁
中俄跟利比亞有密切經貿關係。前蘇聯和俄羅斯跟卡扎菲政權一直關係密切,卡扎菲在蘇聯時代曾多次訪問莫斯科,普京上台後亦恢復跟卡扎菲的關係,惟俄羅斯總統梅德韋杰夫上周五突然改變立場,譴責卡扎菲對平民使用暴力。至於中國在利比亞亦擁有不少投資,但卡扎菲年前拉攏台灣總統陳水扁,卻惹來北京不滿。卡扎菲2006年曾派兒子訪台,陳水扁同年到利比亞,密會卡扎菲。
倒戈的利比亞駐聯合國副大使達巴希(Ibrahim Dabbashi)說,決議給予「被政府射擊但繼續抗爭的人民精神支持」。今次投票亦是美國首次支持安理會提交ICC調查的決議,美國並沒有加入ICC,當聯合國決議要求ICC調查蘇丹有否違反人道罪行時,美國當時棄權。聯合國外交官稱,今次決議可說是聯合國安理會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