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主席史美倫昨日回應八大校長會聯署要求教資會澄清《高等教育檢討報告》要求3年內將大學社區學院分家的問題,她強調社區學院自負盈虧,避免以公帑資助私營課程,重申「自資院校應自費解決校舍問題」,不應由政府資助土地和硬件。
不應以公帑資助私營課程
《高等教育檢討報告》建議大學旗下的社區學院應在3年內獨立營運和財政分家,但城大校長郭位日前透露,八大均認為社區學院沒有獨立校舍,3年內難以獨立運作,促教資會增撥土地。
史美倫昨與傳媒聚會時指出,檢討報告細節需待教育局接納報告及收集院校意見後再作決定。她表示,部分院校安排自資課程和政府資助的學生一起上課,變相以公帑資助私營課程,她認為應將兩者分開。她又說,若院校容許自資課程學生使用大學圖書館和運動場等設施,亦應向社區學院收回成本,帳目要分明。
史美倫續稱,大學社區學院可收取學費,若日後與大學本部分家,理應由社區學院從學費、盈餘中撥款興建校舍,「過渡期內社區學院需以成本價,向大學本部租用課室等設施,直至另覓校舍為止」。
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院長李焯芬表示,雖然認同不應以公帑資助私營院校,該校在財政上一直獨立於港大,但在興建九龍灣和銅鑼灣校舍時,為學校帶來財政壓力,「若院校借錢起校舍,可能要加學費、減少學生獎助學金」。他期望,若政府最終要求大學本部和社區學院分家,應設過渡期,並在政策上提供支援。
史美倫﹕大學撥款機制須改革
另外,城大校長郭位日前提及,擔心教資會即將落實的新撥款機制,對着重人文研究的細院校不公平。史美倫回應稱,本港大學撥款機制已沿用20年,必須改革,「有海外委員直言教資會對大學太慷慨,因為外國所有經費均需競逐申請」。
史美倫解釋,教資會給院校的固定撥款中,有27億元指定作研究,相當於固定撥款25%,日後計劃分9年、每年將1.5%經費改作競逐,最終達至有12.5%的總撥款供八大競逐申請作科研。她又說,教資會必須從宏觀出發,不能單單看某一個範疇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