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兩會評論﹕當兩會遇上茉莉花長青網文章

2011年03月0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3月02日 05:59
2011年03月02日 05:59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明天開始,中國新聞的焦點將集中在一年一度的人大政協「兩會」上,本欄也從今日起聚焦「兩會」。今年的兩會,中心議題是審議通過2011年至2015年的「十二五」規劃(第12個5年規劃,2011至2015年),但這個5年規劃和今年兩會一個不同於以往的重要背景是﹕這是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後的第一個經濟規劃和首次兩會,也是首度在政治上的風口浪尖上召開的兩會。因此,今年「兩會」在歷史上或會留下重要一頁。

利比亞撤僑 軍方視海外演練

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雖然在人均GDP方面仍居世界下游,但其整體經濟規模畢竟不可小覷。儘管北京當局盡量低調,不願出頭,但「世界老二」的地位經常令中國不由自主地做出與其身分相符的姿態,這不僅來自外部的壓力,更多時是來自內部需求。如此次利比亞的海陸空大規模撤僑行動,就是過往難以想像的,特別是護航軍艦和空軍運輸機的高調參與,更令人產生聯想。據悉,今次大撤僑行動高層經過兩天諮詢駐外及在京的專家意見才拍板決定,而軍方更視此為絕佳的海外行動大演練機會。

明年十八大 各方嚴防示弱

無論是1989年的「六四」還是1991年的蘇聯解體,都未能正面直接衝擊當年的「兩會」,而今年的「茉莉花行動」卻令「兩會」躬逢其盛。雖然國內外專家學者都認為中國開花結果的可能性不大,但當局仍然不敢輕視,高度戒備。主要原因除了十二五開局、通脹壓力大、社會矛盾多等原因外,還因為明年是中共十八大的交班之年,而今年是為十八大人事佈局熱身的地方換屆之年,時機敏感。最近鐵道部長劉志軍的落馬,既有貪腐因素,亦傳有政爭背景。此時此刻,各方都要盡量避免對外示弱,以免給對方留下攻擊的口實。

明天,當「兩會」的大幕拉開時,主席台上的袞袞諸公會以何種面目示人,且拭目以待。

孫嘉業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