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美國新修訂官方數據顯示,中國持有美國國債突破萬億美元,去年底規模達1.16萬億美元(約9.05萬億港元),較兩周前估計高出三成。新數據反映,在缺乏選擇下,美債仍是中國外匯儲備最重要投資,而中國持債額大增主因是,美國首次把中方透過倫敦等海外市場購買的美債納為中國投資。
美國財政部在周一公布的報告中,利用新方法計算外國投資者自去年6月以來持有美債規模。經調整後,中國持有美債由去年6月起,連續7個月超過1.1萬億美元,10月更創下1.175萬億美元的新高,11月與12月雖連續兩個月減持,但截至12月底仍持有1.160萬億美元,較2月15日公布的規模增加2684億美元。中國穩坐美最大債主地位,與第二大債主日本的差距,由80億美元拉大至2778億美元。
取道倫敦買美債首計算在內
美國財政部之前計算各國買債規模時,是以國家為單位,沒有理會個別投資者的國籍。它在2月中公布的的數據中,籠統地把中國投資者在倫敦購買美債列為英國投資,最新報告則根據投資者國籍分類,把該批債劵列為中國持有,使中國持有的美債大幅增加,英國持有量則銳減至先前估計的一半,只有2720億美元。
中國持有美債數量在中美兩國內部均屬政治敏感問題。《華爾街日報》指出,一些分析師早就認為中國取道倫敦等其它主要金融中心大量購買美國國債,試圖讓外界相信其美債持有量沒有那麼多。新數據證實了這一猜測。內地財訊網報道,有專家曾估算,自2006年年中起,中國購入的美債有59%通過倫敦市場進行。
在中國內部,新數據可能再激起對美債安全的憂慮。美國政府財政持續惡化,增加了中國美債投資的風險,內地一些經濟學家已在呼籲政府加快實現外儲多元化,中國總理溫家寶亦曾公開稱,擔心中國借給美國的巨額資金的安全。但中國其他選擇,如歐債的投資風險並不比美國低。外交部發言人姜瑜昨表示,中國在實施多元化投資戰略時,會對國際金融形勢以及投資的風險和回報進行綜合考慮,並將基於安全和保值的原則,決定購買哪個國家的國債及購買規模。
外交部﹕買債看重安全保值
中國現有約2.85萬億美元外匯儲備,新數據顯示當中逾四成用於購買美債。道明證券分析師吉爾胡利(Richard Gilhooly)稱,這較之前估計高出10個百分點,反映市場「對中國減持美債,把儲備資產進行多元化調整的憂慮有些過度」。部分市場人士擔心,聯儲局第二輪量化寬鬆(QE2)行動在6月停止後,美債需求可能下滑會導致債息上升,增加借貸成本、妨礙經濟復蘇,中國買債規模大增,可助紓緩外界對美債需求的憂慮。
彭博通訊社/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