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港股昨跌347點,收報23048點,成交金額699億元。即月期指未平倉合約一直不足8萬張,以月初來說是去年7月至今最低水平,反映市况極度反覆,炒家普遍拒絕持倉過夜。油價升、金價創新高,但油股、金礦股買盤相當疲弱,跌市未必是投資者有太大憂慮,可能純粹資金外流。汽車股昨逆市上升,始終估值廉宜加上銷情亦理想,龍頭東風(0489)可低吸。
根據統計數字,2月份新興市場錄得外資淨流出約100億美元,金額已超過2004年至今非經濟衰退的調整的平均數91億美元。不過,流出金額相對於市值的比率僅為0.2%,與以往0.3%至0.5%相比仍有一段距離。
銷售強勁 節能車獲補貼
走勢上,港股出現雙底背馳回升,但未能突破頸線而再度回落,究竟是建立穩固的三底格局還是向下突破暫難有答案,始終伊朗和沙特的局勢難以預測,即使出現如利比亞般的混亂場面機會極低,但一出現卻會對大市構成毁滅性影響,只能說大市估值廉宜,但短線升跌實非由估值主導。
不利政策未見影響銷情
汽車股調整多時昨日逆市做好,華晨(1114)升幅達2.6%,龍頭東風亦可留意。東風1月份多個汽車品牌銷量均報捷。東風日產按年增長25.1%達到75,318輛;東風本田則升32%至28841輛;東風PSA則升12.9%至41,927輛;增長最快速的則是東風柳州,升幅按年高達170.6%至10,033輛。至於商用車表現亦相當強勁,整體按年急升25.3%至46,061輛。
最新一批節能汽車補貼中,集團亦有3個車款入圍,最近與山東輕型和微型卡車生產商凱馬合作,料可進一步加強在商用車市場的競爭力。
走多檔次 助打入二三線城市
內地汽車產能過去兩年增長強勁,若優惠措施完結及限購政策風險下,市場憂慮產能或轉趨過剩導致業績受壓,整個板塊均下跌亦可以理解。雖然個別車股如比亞迪(1211)、吉利(0175)等表現欠佳,但東風1月份銷情按年快速增長,應足以消除投資者憂慮。從基本因素出發,東風今年預測市盈率僅8.5倍,以汽車股長期處於8倍至12倍的估值區間來說,已經貼近下限。
當然,個別同業銷情一般,比亞迪已開始減價速銷,或會對東風業務構成不利影響。但要注意的,是汽車消費者對品牌和產品質素的重視程度遠高於價格,一個品牌若採取減價促銷,其實已說明其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下降,難以對同業構成威脅。
此外,東風走多品牌多款式發展,能充分搶佔不同檔次的市場份額,在進入今後數年增長重點的二、三線城市時,自然更如虎添翼。
走勢上,東風在13元至15元形成區間波動格局,在估值支持下,應很難再向下突破,上升動力則暫受制於大市氣氛,短線可以先行炒波幅。
撰文:張兆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