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財政司長為何要犧牲自己的政治信譽,在短短一周內,對預算案的還富於民計劃作180度轉變?據了解內情人士說,這不是曾俊華個人的政策決定,而是由特首曾蔭權主導,為化解當前政治危機所作的政治決定。
恐影響選情 建制派促大修
所謂當前政治危機,是指預算案不退稅、只注資強積金的計劃,挑起了中產和基層的廣泛不滿,建制派議員害怕支持預算案,會在今明兩年的地區及議會選舉中失利,要求大幅修改才支持。泛民議員則借着國際上茉莉花革命的聲勢及北京的戒懼,發動紫荊花革命反預算案遊行;就連公務員工會和紀律部隊工會也一度表示會上街,令特區政府高層下了必須盡快撲熄火頭的決心,即使為此放棄傳統理財哲學和政策原則、逼高官當眾自打嘴巴,亦在所不惜。
一位了解內情人士指出,事件反映香港一貫的預算案制訂制度,已完全無法適應當前的政治現實,建制派議員雖然在諮詢階段表示不應退稅,應將盈餘用作長遠投資,但當民情洶湧,議員可以立即改變立場,並視此為政治人物靈活應變的應有表現。
立會沒鐵票 政府被迫讓步
政府高層不管如何埋怨,客觀現實是政府在立法會內其實沒有「鐵票」,如果不妥協,堅持原來的預算案,或者只作小修小補,預算案很有可能會被否決,屆時特首便要面對應否解散立法會的憲制危機。預算案爭議若持續,怎樣派錢的政治風波亦可能愈鬧愈大,形成整個政府的管治危機,消息人士指出,為了消弭憲制危機和管治危機,財金官員別無選擇,唯有打倒昨日之我。
明報記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