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與now新聞台合作進行的「民情指數調查」,顯示有26%受訪者會以「憤怒」形容他們對社會的感覺,較公布財政預算案前增加7個百分點,說「不會」用憤怒形容的有72%,跌7個百分點。有學者認為,即使政府近日宣布派錢,但只有短暫幫助,因政府未有解決基本問題,民怨之後仍會浮現。
上述調查在政府宣布派錢前,分別在去年6月、今年1月及2月進行,每次以電話隨機訪問逾1000人。在最新一次調查、即預算案公布後首5日,對社會狀况滿意評分52.9,較1月最後一星期時下跌2.3分。經濟、民生及政治狀况方面,今年1月的調查較去年6月的滿意率,分別跌了7至14個百分點,介乎19至27%。
被問到會否用「憤怒」形容對社會狀况的感覺時,上月有26%受訪者表示「會」,較去年6月及今年1月時,分別升了10個及7個百分點,憤怒評分升至50.1分(100分為滿分)。問及自稱「憤怒」的受訪者,以最近3個月計,什麼事令他們憤怒時,最多人回應指是財政預算,達55%,其次是通脹、樓價高等。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認為,派錢只能短期緩和不滿,因為現時不少人,即使是過得不錯,仍然會對社會不同問題,如貧富懸殊、樓價高等不滿,大家若短期內看不到出路,不滿仍舊。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