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的《政府工作報告》以及「十二五」規劃(第12個5年規劃,2011至2015年)中都提到要解決收入不公,並首度具體提出最低工資在未來5年內年均增長13%,城鄉低保(即綜援)年均增長至少10%,提高薪俸稅免稅額,並要增加高收入者稅收,提高國企收益上繳比例以及限制公務消費。為縮窄收入差距、緩和社會矛盾,最終實現擴大內需、調整經濟結構打下基礎。
溫總在報告提出,「要以人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同步」。並提出今年城鎮要新增就業900萬人以上,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6%以內。為縮小貧富差距,報告也提出規範國企和國有金融企業高層工資,並下令今年政府機關出國(境)經費、車輛購置及運行費、公務接待費等支出「零增長」。
下令出國車輛接待費「零增長」
在「十二五」規劃中,未來5年城鄉居民人均純收入每年平均增幅都在7%以上。較訂定的同期國內生產總值(GDP)增幅一樣,而在過去5年的「十一五」期間,GDP增幅的目標是7.5%,而民眾收入的年均增幅僅訂為5%。
「十二五」第8篇「改善民生」中,首次指明最低工資標準在未來5年每年平均至少增長13%,意味着5年後最少要加84%。此外還要使絕大多數地區最低工資標準達到當地平均工資的40%,並要擴大工資集體談判制度的覆蓋範圍。
實現「同工同酬」 平衡城鄉差距
「十二五」規劃還特別提到要實現農民工與城鎮就業人員「同工同酬」,提高農民工工資,促進農民工就近就業,同樣是為最終實現平衡城鄉差距。
在溫總的報告和「十二五」規劃中都提出,未來5年全國會建設保障性住房(即公屋和居屋)以及改造棚戶區住房共3600萬個單位,僅今年就有1000萬個單位開工。到2015年要實現全國有20%單位是保障房,政府賣地收入最少10%須用於建設保障房。
規劃還提到一系列稅制改革「拉上補下」,包括提高個人所得稅(薪俸稅)免稅額,減輕中低收入者的負擔;同時調減營業稅。同時也要清理和規範國企、公務員和公營事業機構人員工資以外的收入和福利,增加國企利益上繳比例,縮小行業間工資水平差距。
稅制「拉上補下」減輕中低層負擔
在福利方面,「十二五」亦提到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簡稱「低保」,即綜緩)標準年均增加至少10%,並要增加社會福利投入,嚴厲打擊拐賣兒童和棄嬰行為。
教育方面,免除農村寄宿生在9年免費教育期間的住宿費,低收入家庭學生還可獲得生活費補貼;農村學生和城市低收入學生可免費報讀中級職業學校;低收入家庭的兒童、孤兒和殘疾兒童均可獲得學前教育補貼。文化方面,所有公共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等要實現免費開放。
「十二五」還提到要為70%人口建立電子健康檔案,並增加投入防治愛滋病、肺結核,免費提供貧困人口白內障復明手術和農村婦女宮頸癌、乳腺癌檢查,在2015年,人均預期壽命要增加1歲。
●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 http://news.mingpao.com
●政府工作報告 http://news.mingpao.com
●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 http://news.mingpao.com
明報記者劉洪慶、陳小強、陳子凌、鄧亮、鍾沛權、何曉勤、王艷喆、高明珠、林迎北京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