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中國石油儲備僅夠用10天長青網文章

2011年03月0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3月08日 21:59
2011年03月08日 21:59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長期研究中國能源問題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委員、中石油集團前總經理陳耕昨日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國家能源儲備嚴重不足,全國的石油戰略儲備僅夠用半月,還不到國際標準的20%,「中東及北非事件若持續半年,對中國打擊最大」。

參加人大甘肅團會議的陳耕在訪問中表示,當前內地商品油價高企,最普遍的93號汽油由2003年的每公升2.8元人民幣加至目前的7.5元人民幣,「中國的商品油價格是政府指導定價機制,並非市場行為」。

需求大 逾半石油靠進口

「生產者、消費者等皆埋怨當前機制,早晚要改。」陳耕指出,完善石油儲備量,並建立石油供求平衡預測體系,中國石油才可走市場定價。「當前中國需求太大,進口依賴性強,國際石油產地連續動盪。政府指導價格可短暫平抑石油,有其合理性。」

去年中國石油消費量為4.6億噸,其中進口量達2.6億噸,55%以上來自進口。陳耕直言,未來中國對石油的需求會更大,至2020年將達6億噸。進口量將以每年增長3000萬噸的速度增長,「這些天,我最擔憂北非中東動亂局勢對中國石油進口的影響。」

陳耕分析,無論是過去10年,還是未來10年,世界石油供給一直有「局部供不應求」的尷尬局面,「一有風吹草動,產油國內部動盪,甚至連資本操作方式,皆會造成油價上漲」。

當前,中國石油進口分別源自中東和北非、南美和俄羅斯等地,其中半數以上集中於中東和北非地區。陳耕認為,若中東和北非動盪進一步擴大至周邊國家,或時間持續半年至一年時間。對依靠進口的中國而言,「無疑破壞性是最大」。

「現在還不知會否爆發第4次石油危機。」他指出,過去30年,4次中東戰爭、伊朗伊斯蘭革命、海灣戰爭皆導致石油危機。「如果這次情况繼續下去,情况再惡化,中國國內的石油生產跟不上,可能會導致部分煉油廠被迫停產。更嚴重會造成有錢也買不到油的尷尬局面。」

油儲不及國際標準20%

「中國的石油儲備僅有1200萬噸,危機時僅能維持10至15天。若按國際標準需維持3個月期限,中國需6000萬噸儲備,但目前只達20%。」陳耕指出,國家從1996年就提及糧食、石油等安全問題,但去年已出現油荒和氣荒。「15年來,石油安全已發展至最緊迫。外交部應立即表態,敦促北非等產油國家盡快恢復常態」。

陳耕還表示,政府應採取「大力節約、加強國內(開採)、開拓國際(油源)、發展替代(能源)、建立儲備」5種方式,來緩解中國石油緊張的局面。

劉洪慶、陳小強、陳子凌、鄧亮、鍾沛權

何曉勤、王艷喆、高明珠、林迎

北京報道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