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在近日,慧雅跟友人談開本港的經濟前景。基本上,慧雅認為本港的經濟前景有可堪憧憬的地方,總理溫家寶近日便在國家的「十二•五」規劃中,將香港視為珠三角的金融龍頭。值得留意的是,若是在香港回歸初期,中國作出類似的宣布,可能會招來一些有關是否牴觸「一國兩制」原則的言論,但在今時今日,似乎沒有甚麼人會覺得有什麼問題。驀然回首,香港在過去十多年的一個最重大的轉變,是它已融入了中國的經濟體系和社會中。對中國的發展而言,這應是一件好事;對香港的經濟而言,這亦應是有不少利好的地方;在社會和政治的層面而言,這是一見仁見智的問題。不過香港一向是一適應能力很強的社會,這相信亦是香港經濟和社會的生命力所在。
今天回看,1998至2003年的經濟低潮像是「南柯一夢」。毫無疑問,這段經驗是痛苦的。不過,換來的是港人對中國政府的接受,以及中港兩地的經濟結合。在若干年後回看,可能我們會慶幸香港是經歷過這一劫,令到香港消除對與中國融合的抗拒,以及低息環境未至令本港的資產市場失控,世事的發展果真是充滿吊詭。
經濟雖增長 不少人會被邊緣化
以慧雅之見,本港的發展是不乏可堪憧憬的因素和動力,不過可趕上「有關列車」的人未必太多,本港不少的人,可能是有被「邊緣化」之虞。以慧雅之見,本港在未來幾年最大的問題,可能是會沿自民生多過經濟。基本上,很多近代社會的發展經驗,都是少數人的財富增長比一般快上不少,箇中帶來的社會矛盾是很多社會要面對的挑戰,香港相信不會是例外。
撰文:施慧雅
mscya88@yahoo.com.hk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