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長尹蔚民昨在全國人大記者會上回應本報提問時表示,內地工資持續上漲及「十二五」期間職工最低工資年增13%的目標,確實會給內地包括港資在內的中小企帶來成本壓力,但勞動成本提升對經濟轉型、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的適度轉移會產生一種「倒逼機制」,「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港政協:中小企結業危 工信部未回應
尹蔚民說,溫總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已明確提出,要在「十二五」期間穩步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去年全國有30個省市自治區提高了最低工資標準,增幅約在24%。但政府部門也面臨「兩難」選擇:「一方面一線職工的工資確實偏低,應隨經濟的發展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而逐步提高。但另一方面,職工工資提高帶來勞動力成本的上升,也使一些中小企業特別是貿易加工企業感到壓力比較大,因為這類企業平均利潤率都不是太高,消化勞動力成本上升的能力有限」。
尹蔚民未有正面回應,是否用減稅等措施給予這些中小企以發展空間,稱政府會「審慎」把握,在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基礎上提升工人的報酬,而且這種提升可採取集體協商方式達成共識。
全國政協經濟界別委員、香港立法會委員林健鋒說,金融海嘯後香港經濟還未完全復蘇,中小企仍處於驚濤駭浪中,原材料價格上升、外國買家採購十分謹慎、再加上勞動力成本上升,對港商肯定有影響,甚至部分在珠三角的港資企業有結業危險。他表示已將有關問題向國家工信部反映,但現時還未得到具體回應。
談及「十二五」提升最低工資標準,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納愛斯集團董事長兼總裁莊啟傳連說了4個「低」,他認同工人的收入應與企業效益同步,「我不在乎加多少,不過我希望政府跟企業兩人挑,你(政府)不要掛在嘴巴上,你出得起我也出得起,但不要我們這裏加給員工了,你那邊又通過個人稅之類把它收走。不然我們負擔真的很重,加了這麼多錢卻還是留不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