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培訓需10多年難填補 多種專科醫生也缺額長青網文章

2011年03月0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3月09日 05:59
2011年03月09日 05:59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繼內科專科醫生人手不足被廣泛報道後,多個醫院主管昨日與醫管局主席胡定旭、醫管局行政總裁梁栢賢開會時,反映外科、婦產科、兒科、放射科等專科醫生也出現短缺情况,而訓練一名專科醫生需要13至14年,這些短缺難以即時填補。中大醫學院院長霍泰輝建議仿效新加坡,大幅增加醫科生名額,以及承認海外著名大學的醫科畢業生資格。

中大醫學院院長倡仿效新加坡

霍泰輝說,未來醫生需求一定有增無減,鑑於培訓醫科生及專科醫生分別需要7年和14年,他舉了新加坡的例子,說明開拓不同醫生來源的重要;新加坡人口僅400萬,遠少於香港的700萬,但新加坡醫科畢業生數目與香港相同,每年培訓320名醫科生。新加坡還同時承認全世界多間醫科大學,包括香港大學及中文大學兩間醫學院的醫科生資格,讓他們免試到新加坡行醫,以增加當地醫生人手供應。

病人權益團體促引進醫學生

社區組織協會病人權益幹事彭鴻昌表示,本港人口與醫生比例大約是每1000人對2個醫生,較其他發達國家平均每1000人對4個醫生為低。即使未來港大和中大增加醫科生名額,但遠水不能救近火,不管是醫委會或是醫學會,也應面對現實,處理本港醫生人手不足問題,不應只顧維護醫生利益,阻礙增加醫生人手,這無疑是置市民利益於不顧。 彭鴻昌說,政府應增加醫科生名額之餘,也應制訂引入專才政策,醫療界兩座大山——醫委會和醫學會應配合引入專才政策,考慮承認國際水平高的醫科大學醫科畢業生的資格,增加本港醫生的供應。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