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教育局昨宣布,課本書商須於下月起實施課本和教師教材分拆定價出售,打破由家長支付教材局面。但在通脹高企下,教育局副局長陳維安表明無法保證教科書減價,書商亦發聲明反駁指未雙方未有共識,促教育局「尊重諮詢」。有書商預告今年課本必隨通脹加價,家長爭取多年的課本減價心願恐落空。
書商否認與教局達共識
教育局副局長陳維安昨公布,表示「已與書商達成共識」,下月起將落實「課本、教材和學材分拆定價」。新指引規定,書商向教育局提交已送審書的售價時,除普通話聆聽光碟一類不可與課本分割的教材可獲豁免,其他作業、教師用書及不同學校教材須獨立定價和分開發售(詳見表)。
但家長最關注的書價減價問題,陳維安直言﹕「教科書不是受管制物品,政府無法定下課本減價指標。」他又稱,教科書市場仍有效運作,政府暫不干預,日後會視情况按現有機制向學校增撥資源購買教材。
教局﹕暫不干預教科書市場
陳維安續稱,根據2008年書商的舉例,某套教科書有1440頁,但整套教材卻比教科書多3.7倍,涉及5260頁資料,可見教材佔教科書成本不少,分拆出售可減輕家長成本。教局稍後將向學校發通告,明令禁止學校接受書商教材、禮物和奢華款待,並會發警告信給違規學校,減少書商開支。
但香港教育出版商會和中英文出版事業協會昨發聲明(見A29版),反駁教育局指達成共識一事,並指局方推行教科書分拆定價一事違反常規,「沒提出任何具體執行方法和細節可供討論」。有書商透露,雙方只商討如何公布書價及網上公布安排等技術細節,實施時間表和撥款安排等大原則仍未有共識,並訂於下周再開會討論。
書商昨晚發聲明後,教育局發言人再補充,指去年至今已成立工作小組,與書商磋商落實細節,有關會議紀錄亦獲書商同意,反駁書商說法。
消費者委員會主席劉燕卿對落實分拆教材表示歡迎,認同家長毋須支付教材費用,預期書商應有空間減價,「即使書商最終大幅加價,公眾亦可透過買二手書等方法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