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簡稱「兩高」)負責人昨日向全國人大宣讀工作報告,報告稱會將反貪污、反瀆職等職務犯罪列為嚴查重點,並指要「回應人民群眾的關切和期待」,嚴查在重大事故和群體性事件背後涉及的腐敗行為,妥善審理信訪及食品藥品安全等民生類案件,也稱要嚴懲敵對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以維護社會穩定。
最高檢察院檢察長曹建明將查辦職務犯罪列於報告的第二位,僅次於經濟犯罪,去年全年共有3.29萬宗職務犯罪立案,其中在房地產開發、產權交易及醫藥銷售中查出的賄賂公務員案件最多,全年共10533宗,涉及工程審批、招投標及物資採購的則有8584宗。
認少數法官不公惹不滿
報告指,立案偵查的涉嫌行賄的疑犯共有3969人,較2009年上升24.3%。最高人民檢察院成立行賄犯罪檔案中心,全國可聯網查詢,並會對可能發生職務犯罪的部門和人員進行預防犯罪的「警示教育」。同時,最高檢查辦涉嫌犯罪的縣處級以上公務員2723人,較2009年上升2%,其中廳局級188人、省部級6人。
最高法院院長王勝俊則稱,去年審結貪污、賄賂及瀆職犯罪案件2.78萬宗,有2.87萬人被判刑,分別較上年增加7.1%和9.25%。全國法院去年共查處783名違紀違法的法院工作人員,其中受到政紀處分的540人,因貪污、賄賂、徇私枉法被追究刑責者有113人。
但王勝俊亦承認法院工作有不少問題,一些案件「訴訟難、執行難」未能解決,涉及法律案件的信訪數量仍比較多,一些法官「司法作風不文明、行為不規範」,還有「少數法官司法不公、不廉,以案謀私,徇私舞弊,貪贓枉法」,引發民眾不滿。
保民眾利益 源頭維穩
高檢報告中亦提到,要加大力度懲治黑社會、非法槍支及爆炸品、拐賣婦女兒童、非法集資及製售假貨的犯罪,維護民眾在徵地賠償、環境保護及食品藥品質量等方面的利益,從源頭上維護穩定。
此外,去年一些經濟類案件數目急升,「兩高」報告均有提及,指是因為正處在經濟轉型期,企業重組、破產清算等增加所致。「兩高」報告亦提到要嚴懲「境內外敵對勢力」的分裂、滲透和顛覆等危害國家安全犯罪,但未提供該類罪案的具體數字。
林迎、陳小強、王艷喆、劉洪慶 -- 北京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