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日本是地震頻繁的島國,平均每天都會發生地震。2006年,日本引入了全球首套地震預警系統——「十秒預警」機制,利用兩種不同地震波到來的時間差距,提前數秒至數十秒發出警告,讓居民、電廠和鐵路公司等爭分奪秒應變避禍,減少傷亡。然而在今次地震海嘯中,預警系統的發揮卻未算理想。日本FNN電視台稱,突來的地震,令近70個海嘯、火山觀察點發生故障無法接上,主因是地震令信號接收受阻,結果無法發出緊急地震通知,警告當地居民疏散。中國地震台網中心副主任張曉東表示,日本雖有非常完備的地震預警系統,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始終有其局限。
日本的地震預警系統,主要是利用地震產生不同震波的時間差距,設法提前發出警報。地震波分為縱波(簡稱P波,感覺是上下震動)和橫波(簡稱S波,感覺是來回晃動),P波傳播速度較快,但破壞力較小;至於S波傳播速度較慢,但破壞力就大得多。日本氣象廳利用兩者時間差,可做到在地震到達前數秒至30秒發出地震警報。在橫波來臨之前,人們可以得到幾秒到幾十秒的寶貴逃生時間。當局亦可利用這幾秒至幾十秒的預警時間,透過自動裝置,暫停煤氣、電、水、核電站、化工廠等的運行,避免爆發衍生災害。
現行十秒預警 即停水電
3月9日中午,日本本州東北部海域發生7.3級地震,在地震前10秒,日本便發出了預警。這套系統2006年8月開始啓用,先向電站、鐵路、建築、醫療等部門提供服務,現已進入尋常百姓家。2008年發生在日本北部岩手縣的7.2級強烈地震,造成人命傷亡相對較低,地震預警系統功不可沒——在大地震的主震降臨前,預警系統通過電視等成功發出地震警報,新幹線和地鐵等交通服務馬上停駛,核電厰緊急應變未受影響,市民有時間採取自救措施,大減人員傷亡。大震之後的5.6級餘震,該系統也及時發出警告,避免進一步損失。
遇地震先穿鞋免割傷
不過本港旅行社「東瀛游」執行董事禤國全在2008年的岩手縣地震後也曾指出,就算日本有先進警報系統,也非百分百可靠,訪日遊客一旦遇上地震,應先保持鎮定,穿上鞋子避免割傷,同時將室內的門窗打開方便逃生,走到地面的空曠地方;若未能及時逃生,就要匿藏在牆角或堅固家具旁,免被塌下的天花壓傷。
國際財經時報/新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