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過去兩年,全球各地接連發生強烈地震,一幕幕恍如電影《2012》世界末日的場面實地上演,一些人擔心地球進入了所謂「地震活躍期」。對此,地震學家意見分歧,有專家認為無論從統計還是具體研究來看,近年全球地震的震級和頻率等仍屬正常範疇;也有專家指過去一年全球7級以上地震數目遠超平均,太平洋板塊已經進入地震極活躍期。
繼中國雲南盈江前日發生5.8級地震後,日本昨日又有8.9級大地震。中通社的報道特別提到,中國進入2011年3月以來,已發生多次中等級別地震,包括3月2日新疆阿克陶縣4.2級地震、同日下午台灣花蓮縣對開海域4級地震、3月7日山西省忻州市五寨縣4.2級地震、3月8日河南省周口市附近4.3級地震,以及前日的雲南盈江地震。
去年地震遠超平均數 火環勢走強
中國地震台網中心預報部主任劉杰表示,自2004年底印尼地震大海嘯的一年開始,地球又進入地震相對活躍期。僅在2010年,全球就錄到28次7級以上地震,大大超過多年平均數據。而且,前兩次地震活躍期都持續了逾10年,按照這一規律,地球目前應仍處於地震多發期。他特別提到,去年智利的8.8級強烈地震,與這次日本地震佔據了全球地震強度前5名中的兩席,而智利和日本,一個在太平洋東南,一個在太平洋西北,意味著名的「環太平洋地震帶」(火環)未來活動很可能走強。
地震發生時間不均屬正常
不過,天津市地震局監測預報中心副主任研究員邵永新則認為,地球在一個月間頻繁地震,不算是不正常現象。「地震和火山的情况很接近,就是會有起伏,有一段時間相對平靜,有一段時間相對活躍,也許地震的次數有些偏高,但並沒有超出正常的範圍。」他表示,自1900年以來,全球平均每年發生7級以上地震18次、8級以上地震1次,但地震發生時間非常不均勻,某些時段較密集,某些時段較稀疏。2010年以來,截至3月6日全球的7級以上地震有5次,略高於平均數。
邵永新強調,近年地震「偏多」,其實是人們的錯覺,原因之一是去年海地7.3級地震及智利8.8級地震等造成數以十萬計人死亡。「當發生在對人類社會經濟活動敏感區域時,地震對人們生活產生較大影響;反之,對發生在人煙稀少的地域或海域的地震,人們不會有太明顯感受。」
致人命財產損失 「多地震」僅錯覺
他舉例,2001年11月14日崑崙山口發生的8.1級地震,在西藏的無人區,雖然地震對地表造成斷裂、錯動等大破壞,但沒有財產損失和人命傷亡,「所以除了我們專業人員會記得,人們很少知道」。「事實上,全球發生的地震遠比人們知道的這幾宗地震要多得多,人們了解知道的地震也僅限於對生命財產有重大損失的這部分地震,所以,說目前地震偏多是人們的一種誤解。」他表示,不同地區都可能存在地震活躍期,但以現在的證據,無法判斷哪個地區在近期發生地震的危機更高。
美國華裔地震專家高尚行亦強調,即使過去十幾年全球地震活動呈現相對增強趨勢,人們也毋須大驚小怪,就如同某年的雨水比往年更多,完全是自然現象,「自然界的變化不可能是均一的,若每年都一樣,反倒成了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