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日本地震頻繁,政府及國民的防災意識強,日本人自幼便定期做避震演習,潛移默化下,預防地震意識甚高,對減低地震傷亡起重要作用。另外,各地方政府都把防災放在首位,發展完善的防災系統。每次地震後,各級政府都會認真檢討救災過程,所有死亡及損失都會仔細調查,看看是否可以避免及減輕,然後再調整防災系統。
檢討神戶大地震 未即時求救自衛隊
以1995年的神戶大地震為例,該次地震造成6500人死亡,損失慘重,但亦使日本人留意到一些過去忽視的東西。由於沒有百分百準確方法預測地震,日本人從歷史數據歸納出所謂「70年大地震周期」,令日本特別關注1923年關東大地震何時捲土重來,反而一直忽略了關西。神戶大地震暴露了不少問題。日本人從中總結,主要問題是兵庫縣政府沒有即時要求自衛隊出動救災,自衛隊要4小時後才出動,沒預計地震會引起大火災等。在檢討神戶地震後,政府的防災系統得到提升,電力公司在地震後未得煤氣公司認可前,不會向災區輸電,各地方首長亦可有權直接向自衛隊求援。
日本亦很留意其他國家地震,汲取教訓。看到2008年中國汶川地震後向災民提供食物很艱巨,日本當局立即檢討防災貯備系統,提高各地區的儲備標準。在地震預警方面,日本2006年開發了「緊急地震速報系統」,其後不斷改進,對電力、煤氣和鐵道這些極易受到地震襲擊的系統提供了很大幫助,因為只消幾秒鐘預警,電力系統就可以提前切斷電源。定期預警雖有時不準或漏報,但整體令人滿意。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