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中國﹕發展核電決心不變長青網文章

2011年03月1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3月13日 05:59
2011年03月13日 05:59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日本核電廠發生泄漏後,中國立即啟動沿海城市的核安全檢測裝置,目前未發現對中國造成影響。中國核電專家稱,中國採用的核電廠冷卻方式較日本先進,不會因斷電而無法冷卻。

新華社引述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張力軍昨日表示,中國已啟動了沿海城市的核安全監測裝置,正監測日本的核泄漏對中國有否造成影響。昨晨7時,隸屬環保部的國家核安全局發出指令,要求黑龍江、吉林、遼寧、天津、北京、河北、山東、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廣東等地環保部門加強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的監控。至昨日監測的結果一切正常。昨日下午5時,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再發出指令,要求全國其他省級環保部門同時加強監測,如發現異常,須及時報告。張力軍透露,中國現時運行的核電機組有13台,核安全監管部門在各核電廠內設置了監測裝置,環保部門在廠外設定了監測裝置,監測結果表明這13台核電機組排放指標都遠低於國際排放標準,運行安全,狀况良好。

中國網民促當局三思

張力軍表示,中國關注日本的核電設施受地震影響的情况,適當汲取日本方面的一些教訓,供核電的發展戰略和發展參考。他又指出,中國發展核電的決心和發展核電的安排不會改變。此言一出,立即引來不少網民的質疑。有網友在留言中指出,張力軍的這一評論是「站着說話不腰疼」(形容只會說風涼話)。亦有網民稱,誰都不可以保證中國不會發生同樣的事情,希望當局三思,對核電廠規劃更加慎重。

推第三代「毋須用電」安全技術

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總經理陸啟洲昨日表示,日本的核泄漏對中國核電安全發展有所啟示。他說,日本出事核電廠採用的是第二代核電技術,最大問題就在於遇緊急情况停止作業後,須啟用備用電源帶動冷卻水循環散熱(大亞灣核電廠也屬第二代)。中國正在沿海建設並將向內陸推廣的第三代AP1000核電技術則不存在這個問題,因為採用的是「非能動」安全系統,就是在核子反應堆上方頂着多個千噸級水箱,一旦遭遇緊急情况,不需要電源和應急發電機,僅利用地球引力、物質重力等自然現象就可驅動核電廠的安全系統,巧妙地冷卻反應堆堆芯,帶走堆芯餘熱,對安全殼外部實施噴淋,以恢復核電廠的安全狀態。「打個形象的比喻,『非能動』系統就像抽水馬桶一樣,上面頂着大水箱,不靠能源動力。」他說,中國已決定在內陸建造核電廠全部採用第三代技術。

陸啟洲也指出,當一個核電廠的應急電源無法啟動時,應有其他核電廠緊急援助,「要建立應急聯動機制,目前中國還缺乏這方面機制,需要在國家層面加以推動」。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