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泥漿城」秩序依然 家家常備「隨身廁」長青網文章

2011年03月1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3月13日 06:59
2011年03月13日 06:59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呠、呠」,防震警報從電視傳出來的瞬間,伏在東京都學校班房桌上睡着的我即時醒過來,分不清是被警報聲吵醒,或是被餘震震醒,還是冷醒。這個晚上也不知有多少次從夢中醒來,看着電視直播災情的消息,死傷、失蹤人數不斷上升,不禁納悶起來,1月時才去旅行,仙台現在已變成廢墟。

我在日本留學,寄住家庭位於千葉縣的新浦安,臨近海邊,是這次地震影響較嚴重的地區。平日上學回家的京葉線已停駛,我在猶豫,應等待京葉線開通乘車回家,還是乘地下鐵回去另一個站,再走上個多兩個小時回家?為了應付漫漫長路,我先到學校附近找點吃的。附近三四家便利店的麵包、飯糰、樽裝水全被搶購一空,最後走進麥當勞,只想吃一個熱騰騰的豬柳漢堡,但原來在這個時候,也是過分奢侈,店內貼出告示,只提供有限食物,只有飲料及蘋果批、薯仔批及麥旋風雪糕。

便利店飯糰樽裝水搶購一空

走進擠滿客人的麥當勞,今天是星期六,平時日本人是不用上班的,但在這兒見到的,幾乎都是穿上班服的白領,有的在打瞌睡,有的在玩遊戲機。大家露出疲態,卻不顯得慌張。

吃罷麥當勞,我開始回家。地下鐵凌晨恢復通車,現在是中午左右,已沒有像「沙甸魚」般的擠迫。車廂內氣氛熱鬧,大家都在談論要怎樣回家,要買什麼儲備,平時日本人在車廂內用手機通話,甚至只是手機在響,旁人總會投以鄙視目光,但今天車內有人用手機,大家也沒有心情理會。

下車後,我走了三四十分鐘路,乘了寄住家人的車回家。到家附近,我整個人嚇呆了,新浦安原是個井井有條的住宅區,現在一片泥濘,灰塵滾滾,大街的路被震至裂開,工人忙着修理。裂開的路湧出泥沙,變成泥漿城,路上有車陷入泥沼,進退不得。部分店舖被震至鋼筋外露,外牆出現裂縫。

由於日本經常發生小規模的地震,日本人家中會常備電筒、支裝水及隨身帶的小廁所。一些推銷員平時會向家庭推銷罐裝水,地震後我回到家已沒有供水,不用說洗澡,就連口乾想飲的水也沒有,平日一開水龍頭就可以飲,實在很便利,但幸好家人有儲水,才安心一點。

市民耐心 分批入超市購物

我家這邊也有出動水車,讓市民拿水,但那些不是飲用水,而是泳池的水,只可用來作洗滌。日本人遇上這樣的大災難,也沒有出現爭先恐後,超市分批讓市民進內購物,大家也是耐心等候,十分有秩序。

「日本媽媽」說可能要一起往朋友家暫住,因為千葉這邊比較危險,這星期隨時會再有6級地震,她帶着一對1歲及3歲的小朋友,很擔心一旦發生什麼事,便會被困這裏,斷糧斷水,反而「日本爸爸」認為沒有問題,兩人吵了起來。這時候只有那對小朋友,還可以笑得天真爛漫,玩着模型車。

這場地震是150年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地震發生時我一個人在吃午飯,天花上的吊燈猛烈搖晃,一列列玻璃杯倒下,桌上的調味品也掉了下來,侍應即時跟我躲在桌下。大家驚慌之餘,卻沒有藉機逃走,吃霸王餐。

飯後回到學校,心才定了下來,畢竟教師也在。教師忙於打電話給學生,確保大家安全。我想打電話回香港的家,或是打給日本的家人,或只是傳一個短訊,但都未能成功,最後利用固網才可以報個平安。回想2009年10月,有報道說預計日本會發生大地震,那時候的確令很多人放棄留學,但真正的大地震原來在一年半後發生。在這一年半,間中亦感覺到輕微地震,坐在椅上也分不清是自己頭暈,還是地震,那時感覺還滿有趣,前天下午(星期三)在課堂上也感到小震,想不到兩日後就發生這樣嚴重的地震,真真感到了它的威力。

明報特約記者 吳淑姬 寫於3月11日千葉縣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