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防海嘯圍堤如虛設 舊房屋結構弱長青網文章

2011年03月1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3月13日 05:59
2011年03月13日 05:59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日本處於活躍地震帶,幾乎每5分鐘就發生一次地震,該國發展出一套領先全球的地震監測和海嘯預警系統,每年運作經費高達2000萬美元(約1.56億港元),多個海岸城鎮都設有防海嘯圍堤,但這些措施遇上今次大海嘯,頓成虛設。今次重災也暴露了日本部分舊式房屋的防災能力,未如外間想像般好。

監測系統年耗逾億港元

自1952年啟用以來,日本海嘯預警系統曾多次升級,特別在1993年一次7.8級大地震引發30米高海嘯、造成北海道數百人喪生後,當局對預警系統更為重視。日本海嘯預警系統設有至少6個區域中心,由全國180個地震站傳遞信號,並由電腦化系統全天候監測80個浮標感應器。日本氣象局與媒體研發出播報系統,可在氣象局發出地震或海嘯警報的同時在電視畫面顯示警報,以加快通報。

此外,日本政府為保護港口及沿海地區,於1980至1990年代興建了大量水泥防波堤及防洪水閘,作為對抗海嘯的第一防線,有的堤堰更高達13米。部分海岸城鎮裝設了感應器,會自動向民居發出警報和關閉水閘。不過,有人質疑堤堰會令居民產生安全錯覺,令他們疏於逃生演習;堤堰亦阻礙了向海的視野,居民難以透過觀察海洋了解情况。有專家甚至質疑防波堤等設施未必能防止海嘯災難,甚至會阻礙海水退卻,令災情惡化。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結構工程師默勒(Jack Moehle)指出,今次災難片段顯示部分舊建築徹底倒塌,可能造成多人死傷。日本許多舊建築在經歷神戶大地震後已翻新加固,但許多東北郊區民宅結構都較老舊,而且由極輕的木材建造,很可能在海嘯中嚴重受損。

紐約時報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