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在憧憬歐美復蘇之下,集裝箱航運股在過去3個月多跑贏大市。作為中遠太平洋(1199)董事副總經理的黃天祐說,在金融海嘯之後的一年半,所有船公司及集裝箱生產商都「勒住褲頭」,結果到去年下半年,大家發現集裝箱運力供不應求,於是運費、箱價及箱租都上升,他相信這趨勢仍會持續。
內地碼頭收費增近一成
「一個20呎的集裝箱,目前售價要3000美元,比起去年初足足升了五成。」黃說,全球目前約有2500萬個標準箱在使用中,使用率高達96%。「計及有些要短暫放在堆場及要淘汰,有些位處地點錯配,4%的閒置率已差不多是極限。」所以現時市場上的集裝箱很搶手。
雖然對船公司來說,集裝箱支出(買或租)只佔總成本一成,但要做生意就必需集裝箱。「情况有如早前銅鑼灣停水一樣,貴價食肆沒有水,就做不了生意。」中遠太平洋本身經營集裝箱租賃,黃天祐說今年要增購10萬個箱,租金亦會調升。中遠太平洋去年6月底共擁有約160萬個標準箱。
碼頭飽和損港優勢
中遠太平洋同時在內地經營貨櫃碼頭。黃說今年首兩個月,公司旗下碼頭吞吐量升了超過兩成,收費亦普遍提高了5%至10%。自從九號碼頭在5、6年前落成啟用之後,香港便沒有新的碼頭泊位供應。港府對興建十號碼頭一事,多年來只是說而不做。最近財政司長曾俊華在財政預算案中,也只是說十號碼頭的可行性研究年底會有結果。黃天祐說,以中遠太平洋旗下持股的八號碼頭東兩個泊位為例,客戶船公司想調配多些船來香港停泊也沒辦法,因為香港已沒有新供應。「香港沒有讓碼頭業及物流業的人,對是否要建新碼頭一事有充分的辯論。」
當香港沒有新的供應時,船公司很多時只好選擇深圳的港口。但黃天祐認為香港貨櫃碼頭的效率很高,貨主及船公司若想貨物能準時付運,都想選擇香港。「其實單單因為價錢而選擇到深圳的船公司為數不多。」雖然泊位沒有增加,但香港貨櫃碼頭吞吐量仍不斷增加,主要是因為碼頭商在改善營運效率。但因為沒有新供應,香港貨櫃港在全球的排名,近年已跌至第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