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核電事故 日政府反應慢捱轟長青網文章

2011年03月1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3月14日 06:59
2011年03月14日 06:59
新聞類別
健康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福島第一核電站周六爆炸後,日本政府一直試圖安撫民心,堅稱反應堆未有熔化,但昨日再有冷卻系統故障,引發恐慌。政府及東京電力公司對事故解釋亦不盡不實,外界難以估計核電站受損規模。日本傳媒以及外國核電專家均質疑當局反應過慢。

5小時才釐清堆芯無熔化

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反應堆上蓋周六爆炸後,第3反應堆周日亦宣布冷卻系統失效,兩個反應堆的堆芯都可能出現局部熔化。日本傳媒昨紛紛批評首相菅直人政府發放消息太慢,疏散民眾亦猶豫不決。爆炸發生後,外界擔心反應堆堆芯熔化,但政府首次回應事件時,只稱爆炸沒損毁反應堆的保護殼及輻射水平下降,要到事發後要5小時後才釐清反應堆堆芯沒有熔化,《讀賣新聞》昨便批評政府反應太慢,造成民眾不必要憂慮。《朝日新聞》昨亦批評政府在事故後猶豫不決,遲遲才擴大疏散範圍﹕「政府應該考慮最壞情况。」

東電僅稱「超乎想像」

東電在事發後的解釋亦難令民眾及專家信服,對可能情况十問九不知。《每日新聞》昨批評東電欠缺對嚴重事故的應對方案,稱東電只是反覆說﹕「這超乎我們想像。」在爆炸前,日本官員已表示探測到銫(cesium),顯示反應堆內部分燃料已受損,但外界仍未能掌握兩座反應堆的損壞情况。雖然官員一再強調泄漏輻射並不對人體健康構成嚴重影響,但亦向IAEA(國際原子能機構)表示準備派發碘片。政府及東電對周六爆炸事故位置及成因沒清楚說明,都增加外界疑慮。

損毁跟爆炸位置不相符

日本官員稱爆炸是1號反應堆旁邊、設置渦輪發電機的建築爆炸,而非反應堆爆炸。但《紐約時報》引述專家稱,按事發後照片看來,這說法很可疑。東電及政府稱爆炸在第一反應堆「旁邊」發生爆炸,指爆炸是因為冷卻系統失效後,累積的氫氣爆炸,損毁了反應堆周遭的混凝土結構,但關鍵的鋼架容器沒有損毁。但專家指出,損毁情况跟渦輪發電機爆炸位置並不相符。

1980年代曾居於日本的IAEA首席檢查官海諾寧(Olli Heinonen),曾到訪過肇事核電站多次,他根據觀察得到的報道,估計反應堆堆芯可能已開始積累氫氣,他說﹕「爭取冷卻反應堆,現時每個小時都十分關鍵。」但他同時擔心,反應堆所在建築物內的燃料棒水池的安全。他稱,燃料池要保持蓄水,防止燃料棒熔化,若用過的燃料棒亦暴露出,將對建築物內防範全面熔化的員工構成危險。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