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政府派錢6000元激起分化,更惹起「綜援養懶人」爭論;社會福利署長聶德權接受本報專訪呼籲,一個關愛社會有責任照顧弱勢,當局肯定安全網的存在,正檢討計算綜援金的「衣食住行」加權準則,以追上通脹令更多草根受惠,年底前實施。社署數字顯示,2009年金融海嘯期間詐騙金額雖創新高,但去年起逐步回落。
社署09/10年度金融海嘯期間,共錄得989宗詐騙綜援個案,涉及公帑5970萬元,金額較07/08、08/09年度分別上升22%及19%。去年經濟復蘇,2010/11年度首9個月,共錄得764宗詐騙個案,涉及公帑3740萬元,佔同期申領綜援總數的0.27%,即每1000宗個案有近3宗詐騙(見表)。
社署署長﹕騙綜援逐步減少
針對社會有人歧視新移民以至批判綜援機制,聶德權強調,綜援是安全網,關愛社會有責任照顧老弱傷殘,並為單親、失業等有突然困難者解決燃眉之急。他指社署有機制確保綜援制度不被濫用,任何人有懷疑可隨時舉報由署方調查,希望各界不要歧視綜援人士、尊重關懷弱勢。
社署指出,2004年起至今年1月,居港未滿7年而獲酌情批出綜援的個案有9083宗, 當中近六成(即5230人)是因有出外工作而獲社署酌情,以每月平均20多萬個綜援個案推算,成年新移民佔整體綜援總數不足5%。
聶德權說,政府撥給綜援開支沒有上限,假如通脹持續,今年中會再調整綜援、生果金及傷殘津貼。財政預算案提及,上述3項福利措施,每1%增幅涉及約2.34億元,庫房2011/12年度合共預留近285億元,按年增加9%。今年2月起,政府為三者調高3.4%,目前60歲以下健全成人的綜援標準金額為1890元。
樓價急升,綜援租金津貼不足引起關注,聶德權表示,社署正聯同統計處蒐集數據,研究更新計算綜援的加權指數,特別考慮通脹下衣食住行哪方面的權數需要加重,料10月完成。目前綜援指數中的消費商品及服務元素,是按1996年的指標而訂,上網電話費等未有納入補助,社福界批評政府未有與時並進,聶說,今次會研究是否更新。此外,政府又會在最低工資推行後6至9個月,檢討對綜援影響。
明報記者 盧曼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