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行政長官曾蔭權承諾完成最低工資立法後着手研究標準工時。公立醫院醫生工會希望借屯門內科醫生人手短缺觸發的危機,向醫管局爭取制訂標準工時,一方面解決長期超時工作,另一方面亦可向其他公營機構作示範。據悉,醫管局認為短期內無法回應標準工時的要求,管理層會採取其他補救措施,如增加晉升機會,或向超過正常夜更候召次數的醫生發放津貼等,避免不滿激化引起工潮。
醫管局挽留人手方案本周出台,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蘇潔瑩表示,要等周五(18日)醫管局公布具體方案及了解細節後才會回應。前線醫生聯盟前主席羅智峰說,工會決定在方案公布前暫不採取進一步行動。
方案本周出台 工會暫無行動
羅智峰說,公共醫療醫生協會在2月底向醫管局提交的7點訴求,重頭戲之一是要求醫管局重新制訂標準工時。若沒有標準工時,很難客觀量度醫生超時工作。
綜合各方消息稱,醫管局在短期內將難以回應醫生工會要求每周工作51小時的要求。有醫院管理層說,幾年前醫管局提出醫生工作量改革,訂立醫生每周工作65小時為目標,但醫生人手緊絀,各醫院勉強完成指標,一些人手少的專科如腦外科,至今仍未能達標。
儘管醫管局短期內難制訂標準工時,但面對工潮危機也不敢掉以輕心。醫管局行政總裁梁栢賢近日馬不停蹄到各醫院接觸前線,提出晉升100多名有5年專科資格的醫生為副顧問醫生,向超過正常夜更候召次數的醫生發放特別津貼,希望紓減醫生的不滿。
前線醫生不滿 倡「搞大佢」
在社交網站facebook關注內科醫生人手問題的網頁上,前線對醫管局短期內難訂標準工時,有人心灰意冷,也有人提議「搞大佢」,採取更激烈行動。有醫生在網頁說﹕「昨日跟某管理階層開會,我們又回到了那老掉了牙的標準工時課題。痛陳利害之後,某管理階層居然對我們說,標準工時是好,但是關於這個議題,我相信是解決不來……可能還要等下一個契機吧。」另一位醫生隨即回應說:「吓?下一個契機?死得。」有醫生在網上留言﹕「正在等,養兵蓄銳,準備在18日方案公布之後『搞大佢』!」
有醫生說若醫管局不設標準工時,便倡議自立標準工作量指數,例如每個內科醫生每天收10個急症病人入院,並將超標情况張貼在病房外讓公眾參考。
明報記者 談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