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內地派民生紅包長青網文章

2011年03月1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3月14日 05:59
2011年03月14日 05:59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今天,中國人大會議如期落幕。此間觀察家評析,此次會議同以往最大不同之處,就是中央政府大派民生紅包,甚至提出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和人均純收入實增超過7%,超過GDP增長7%的預期目標。

在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人均GDP超過4000美元之後,一些諸如缺乏可持續的動力、貧富差距擴大、過度城市化等「中等收入陷阱」現象,也伴隨而來。此次「兩會」民生與幸福的討論,成了熱點。如何分好經濟增長的蛋糕,比做大蛋糕,更吸引眼球。

民生佔財政總支出三分二

中央政府財政預算報告顯示,今年全國財政支出規模將達10.02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1.9%。中央財政用在與民眾生活直接相關的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住房保障、文化方面的支出合計10509.92億元,增長18.1%;「三農」支出安排9884.5億元,增長15.2%。民生總支出佔中央財政支出的三分之二左右。

與此同時,有一些硬指標:2011年新建保障性住房1000萬套;還有一些軟性指標:提高居民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的比重;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和個人所得稅,提高公共服務支出比重等。

這些舉措,被視為內地開啟「國富民富」的風向標,也難怪參加「兩會」的封疆大吏、閣員,把「民生」與「幸福」當成口頭禪,不再互相飈車經濟增速。

財政或難支撐各路需求

內地5年GDP預期指標顯示,到了2015年,GDP將超55萬億元人民幣。如果無大的意外事件發生,相信會突破此數。

不過,財政收入並不是自來水,一擰開就可嘩嘩而來。從中國經濟轉型看,新興產業需支援,獲利或在未來;為控物價,煤電水費等資源改革不敢輕易啟動,一方面價格難理順,另一方面還得掏腰包補貼;樓市調控,對天價地王說不,而傾力於保障房,進得少而出得多,再加上土地資源珍稀,地方政府叫苦連天,而負責融資的金融機構亦增風險。

一句「擴大國有資本收益上交範圍」,央企老闆和民眾反映兩極。已做強做大的央企,其高管薪酬頗為可觀,要讓其自律,削峰填穀,看來有番博弈。

財政部預算報告稱,2011年全國財政收支差額9000億元,其中中央財政赤字7000億元。再加上民生需求多多,為社會穩定和諧,國際社會又要中國多承擔責任,很多支出款項或不請自來。因此,今年內地要在做好和分好蛋糕求得平衡點,對執政當局確是一大考驗。

馮其十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