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日本有多啦A夢、美國有米奇老鼠,要選本地漫畫人物的代表,則非老夫子莫屬。香港小童群益會今年初舉辦「童年拾趣﹕十大兒童刊物、遊戲及玩具」選舉,《老夫子》在0至19歲、20至39歲和40歲以上3個年齡組別,均獲至少六成票數登上榜首,成為大人小孩最喜愛的兒童刊物。
遊戲機成年輕人首選玩具
香港小童群益會今年1月舉行「童年拾趣﹕十大兒童刊物、遊戲及玩具」選舉,共有3059人透過網上及問卷投票。內容活潑有趣、以描寫日常生活為主的《老夫子》,共獲得超過2000票、佔總票數七成,成為票王。至於「我最喜愛的遊戲」,「大富翁」為0至19歲組別中最多人喜愛,而20至39歲和40歲或以上的組別則由「捉迷藏」當選。「我最喜愛的玩具」組別,年輕組別中有逾六成選電腦遊戲類,例如Wii、Playstation等;而20至39歲的組別則較喜愛智力類玩具,包括Lego、扭計骰、拼圖;最年長的組別則選「模擬真實類」,即煮飯仔、扮醫生。
昨日獲邀出席活動的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說,小時候每周也會閱讀《兒童樂園》,玩汽水蓋、公仔紙,「簡單用粉筆畫地下玩跳飛機」,即使每樣玩意所費無幾,但一樣玩得開心。他表示,昔日玩遊戲要與其他小朋友相處,學習待人接物,不像現在的孩子只對着電腦,認為多了電腦遊戲,不一定更開心。沈祖堯還分享兒時趣事,笑指曾在小童群益會玩得樂而忘返,結果母親生氣地站在街頭等他回家,但因為當年「讀書成績都可以」,所以未被母親重責。
兒時沈祖堯每周讀兒童樂園
屬60後的玩具收藏家任正全,30年來收藏塑膠玩具近600件,這些塑膠玩具雖然粗糙,但任正全指在物資短缺的年代,「有呢啲兵仔、劍仔、車仔已經好開心」。童年時不輕易買到玩具,故長大有能力便蒐集這些懷舊玩意,「以前擁有唔到,追返以前啲童真」。
中大歷史學系客席教授丁新豹說,50、60年代長大的人,多數住在公屋,家庭成員多,玩耍時多選最廉價,又適合多人玩的遊戲,順理成章便多喜愛捉迷藏。他又形容煮飯仔、扮醫生等遊戲不用成本,可發揮創意,「比玩遊戲機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