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地震暈眩症災區肆虐長青網文章

2011年03月1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3月19日 05:59
2011年03月19日 05:59
新聞類別
健康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日本東北大地震與海嘯的後遺症和創傷症候群,逐漸影響民眾,尤其許多災民開始出現「地震暈眩症」,他們受地震陰影纏擾,會無端出現地震錯覺,經常頭昏目眩、搖晃站立不穩。

日本《朝日新聞》報道,「地震暈眩症」患者會在沒有地震的情况下,出現跟暈車、暈機或暈船相同的情形。這種「晃不停」的錯覺,是視覺和平衡感矛盾產生的徵狀,壓力也是原因之一。

歷時長餘震多 患者增

曾在阪神地震幫助災民的日本紅十字九州國際看護大學醫生喜多悅子指出,因為這次的黎克特制9級大地震時間長,再加上餘震次數甚多,故罹患此症的人也隨之增加。另一方面,如果患者內心抱持「地震可能還會來」的不安感覺,更會令徵狀惡化。喜多悅子說患者多做幾次深呼吸,喝少許溫熱茶,充分伸展四肢,盡量放鬆身心,都有助情緒穩定。此外,患者倘獲別人握手、搓揉等撫慰,也有效紓緩地震暈眩徵狀。

核泄對心靈影響更深遠

《朝日新聞》的報道引起不少反響。有災民表示,身邊確有不少人深受地震暈眩症困擾,地震發生至今,身體依然感覺搖晃不停。另一方面,現時仍未解決的核泄漏事故,對災民的心靈遺禍可能更遠大於地震。美國心理學家布羅米特(Evelyn Bromet)相信,災民亦將為擔心暴露於輻射下,出現顯著的創傷後壓力心理障礙症等抑鬱徵狀。

布羅米特曾追蹤研究美國1979年3月28日,賓夕法尼亞州三哩島核泄漏災民的精神健康。他發現儘管當年泄漏的輻射程度不足致癌,但所引發的輻射驚懼卻延續久遠,特別是那些有年幼子女的母親。災後幾年,這些母親的沮喪、焦慮比率仍然高比較群組一倍;即使事後10年,她們的沮喪、焦慮情緒平均比率,跟事發時仍差不多高。此外,75%母親因擔心子女及自身健康受事故影響,出現不同程度的精神病症。

災後10年 沮喪焦慮不減

布羅米特又於1997年親訪因1986年4月切爾諾貝爾核子反應堆爆炸,被迫撤往基輔落戶的災民。災民的年幼子女俱獲全面的醫療檢驗和基本血液測試,可是為母者患創傷後壓力心理障礙症和抑鬱症的,卻較其他核災遷徙者多一倍。

中央社/有線新聞網絡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