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專家籲20公里撤出民眾服碘長青網文章

2011年03月2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3月20日 05:59
2011年03月20日 05:59
新聞類別
健康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本港核子專家指出,核輻射主要透過輻射塵在空氣「散播」,但會隨距離稀釋,亦會被外牆阻隔,身處較遠地區或室內的人感染風險較低,落在衣物上也不會受感染。

核子專家兼理大講座教授胡仲豪解釋,輻射塵好比地盤施工泛起的塵埃,且較一般微塵大,「像市民樓下有地盤施工,只要關上窗,塵粒便會『貼』在玻璃和大廈外牆,不能入屋,只有細小的微塵會隨空氣飄入」。他指出,下雨時輻射塵會隨雨落在地面,或落在途人頭上,故在室內較安全。即使輻射塵停留在人體皮膚或衣物上,亦未必有影響,「只要冲走和洗滌衣物就可,反而要勤洗手,以免把塵粒吃進肚子」。

勤洗手可避免吃進輻射塵

另外,聯合國核監督機構昨指出,日本當局較早時建議,出事核電站附近地區的民眾應服用碘片。穩定性碘可被製成藥丸或藥水,有助在核輻射泄漏事故中防止甲狀腺癌。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亦稱,在3月16日「日本的核安全委員會建議地方當局,指示在核電站20公里區域內撤離人士服用穩定性(非放射性)的碘」。他們建議,成人服用一個劑量的藥丸、孩子服用藥水,劑量數目視乎年齡,40歲以上人士毋須服用。

IAEA說﹕「福島第一發電站和周邊地區的輻射水平,自反應堆損壞以來一直上升。不過東京和30公里以外的區域,輻射水平對人體健康沒有危險,仍不需要任何保護措施。」

路透社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