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4000萬千瓦已核准,2.26億千瓦待上馬。就在1周前,內地核電發展還是春風和煦。然而,愈演愈烈的日本核泄漏危機,讓各國都開始重新估量其核設施的安全系數。中國官方日前宣布,將暫停審批核電項目,對核設施進行全面安全檢查。在「核安全」被空前重視之際,內地核電的「大躍進」料將放緩。
太陽能風電 角色次要
中國曾承諾,到2020年要讓非化石能源消費佔一次性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雖然內地太陽能發電、風電等產業近來發展迅速,但在巨大的能源需求面前,這些只是杯水車薪。要兌現承諾,核電是關鍵。
目前美、法、德等國家,核電年發電量佔其發電總量比例超過20%。然而在內地僅為個位數。
爭搶核電蛋糕 各地一哄而上
近年來,有着「巨大的潛力」的內地核電開始「躍進式」的發展。2007年公布核電發展規劃把2020年的目標定為4000萬千瓦。如今,能源主管部門正計畫將這一目標修正為8000萬千瓦。有業內人士擔心,這種跳躍式的發展,略顯激進。
內地已運營的核電站目前全部在沿海地區,隨着核電發展,內陸城市也將迎來機會。對於地方政府來說,核電不僅能解決當地的能源短缺,新上專案的巨額投資,也將產生可觀的經濟輻射,拉動GDP增長。
目前,一些省份正為「內陸首批核電站」而打得不可開交。其他的省份,也紛紛由省領導「掛帥」,搶灘登陸,希望將本地專案納入規劃,讓已納入規劃專案提前開工。有些地方放棄2011年後才能批量生產的三代技術,而改選二代改進型。這為核電未來的安全運行留下隱患。
確保核電安全 須控發展節奏
內地建核電專案規模不斷擴大,人才、裝備製造、核燃料、運營維護、資金投入等方面的配套能力卻一直繃得很緊。以人才為例,兩台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需要800至1000人的隊伍,其中核相關專業需要約400人。當下高端人才不足且缺乏新血補充。
一些計劃上馬的內陸核電站位於河流的中上游,在其開工前,廢液的處理能力必須先跟上,環保問題不容忽視。最引人關注的,還是地震風險。福島核電站的地震防禦是7.9級,但卻碰到了9級地震。新建核電站的選址也必須汲取這一教訓。
有專家建議,為防一些地方和企業不顧客觀條件,過多、過快開工核電項目,還應堅持第三代核電站技術路線,將2020年的運行裝機容量總規模控制在1億千瓦左右為宜。
馮其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