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日本出口食品受輻射污染問題已非僅限於東北核泄漏災區,台灣首次驗出一批來自日本南部的生蠶豆外殼帶有微量輻射,因該批蠶豆原產地為日本南端、未受輻射塵影響的鹿兒島,令人關注貨品是否在東京成田機場出口時受污染。港府正向台灣了解,但強調目前把關工作已足夠。
外殼含碘銫 未超標
台灣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昨日公布,在一批14公斤的日本進口生蠶豆外殼,驗出輻射物質碘131和銫137,含量分別為每公斤11貝克和1貝克,仍符合當地安全標準(分別為300和370貝克)。至於蠶豆的「肉」,則未檢測到輻射物。
進港食品輻射水平合格
本港食物及衛生局副局長梁卓偉昨表示,食物安全中心由3月12日起至昨午,共檢測了211批日本進口食品,所有樣本的輻射水平合格,當中無牛奶樣本;過去一天檢測的4批空運抵港日本蔬菜中,亦沒有菠菜。
食安中心:港把關工作已足
食安中心強調,目前本港針對日本進口食品的輻射監測「已足夠為香港把關」,不論是來自何地、經哪個機場,也一視同仁受檢測。不過,以目前機制,當局不能掌握日本進口蠶豆原產地資料,因本港法例只要求進口肉類、奶類和冰凍甜點須申請入口許可證和衛生證,提供原產縣市資料。
台灣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表示,該批蠶豆無流出市面,但未公布相關廠商資料。原子能委員會輻射防護處科長王重德說,該批蠶豆是經成田機場運來,機場所屬的東京食水已檢出微量輻射污染,或許機場也有輕微污染,但確實原因待查,包括該批蠶豆產地是否真是鹿兒島。
另外,香港水務署由3月11日起檢驗了90個來自濾水廠的原水、處理過的食水和萬宜水庫的食水樣本,亦未發現任何人工核素。貨物方面,海關抽查了5691批日本空運抵港貨物,以及15個貨櫃,全部證實安全。
至於機場旅客自願檢測輻射方面,政府發言人表示,昨日截至晚上8時半,共有80名由日本返港的人接受輻射檢查,3月16日起計則有1768人,輻射水平全部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