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食肆小本經營除了餐單自由,食店與食客間還有一種金錢也買不到的人情味。小小美食廣場內,有三代同堂的中產婆婆,天天風雨不改到門面當義工;老闆娘有病,街坊送上愛心補品,「打開門口賺街坊錢,怎會想到病了會有人送上參茸燕窩?」
老闆病倒 街坊送補品
在錦綉花園開店逾6年的大成小食老闆娘嚴太憶述,原當文職的她於2004年以5萬元承租700呎舖位,起初每日只做得千多元生意,守業大半年才見曙光,誰料廚師一夜集體辭工,幸得隔壁同行襄助,才懂開爐煮麵,並靠全女班伙記力撐至今。早前簽下6萬元新租約,租金相當生意額四成,但仍要被業主要求離場,與街坊告別。
七旬婆婆風雨不改當義工
她說,想起與老街坊建立的每份情,不禁熱淚盈眶,直言﹕「打開門口賺街坊錢,怎會想到病了會有人送上參茸燕窩?」大城小食每天早上總有一位笑臉盈盈的七旬婆婆在門面忙着奉上餐盤,原來她已是兒孫滿堂享清福的中產人士,每天為足不出「園」也能打發時間,風雨不改當義工,頂多享受一頓「加料」早餐。
嚴太又自言,熟知每名顧客口味,多菜少肉還是少糖多奶也了如指掌,得知街坊感冒,還會奉上熱飲和走油食品。
居於屋苑8年的陳太從嚴太口中得知美食廣場即將變天,直言「香港已夠多大集團壟斷,小商戶本可發揮多元化的個體戶特色,無奈卻被逼走」。在市區上班的她自言白天餐餐快餐,回家後無暇煮飯,美食廣場已成其每晚指定飯堂,猶如住家菜,更可隨意配搭,「餐牌沒有的也可以點,病了還有老闆娘送上白粥」,她擔心換了連鎖餐廳後此情不再。
住客﹕快餐店完全啃唔落
住客鄭女士亦希望能保持原狀,「雖然不是樣樣好吃,但至少有選擇,有商有量,隨時加臘腸也可以,快餐店雖然服務不錯,不過用料很差,又貴,完全啃唔落」。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