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東北強震重挫日本經濟,但多個環球大型投資機構的基金經理們,認為日本股市經過上周初急跌後已嚴重超賣,將迎來反彈潮,兩大知名投資機構貝萊德與PIMCO,均以行動押注日股回升。追蹤日本股票的交易所買賣基金(ETF),上周在日股暴跌之際,亦錄得破紀錄資金流入。
美國知名財經周刊《巴倫》(Barron's)報道,全球最大債券基金PIMCO,已透過旗下的環球多元資產基金大舉吸納日本股票ETF。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 Blackrock)亦正「班資回日」。貝萊德首度股市策略師Bob Doll說﹕「從策略上看,日本股市將持續上升。若核泄漏問題沒有原先預期那麼嚴重,市場將出現更顯著升幅。雖然沒人可以百分百肯定,但根據風險-報酬理論讓你今天比一個星期之前更想買(日股)」。
日股ETF上周資金流入破紀錄
《金融時報》指出,在截至上周三的一周內,英美兩地最大的日本股票ETF——iShares MSCI日本指數基金下跌了14.3%,但流入這隻ETF的資金在同期內卻達8.61億美元(67.1億港元)。日本股市在上周二暴跌逾10%,但iShares MSCI日本指數基金當天錄得破紀錄的6.5億美元資金流入。整體而言,投資者上周投入日本股票ETF的資金達6.56億美元,創下新高。
市盈率13.9倍 金融危機以來最低
分析員對上述現象看法不一,部分人認為這反映一些信奉危中有機的投資者押注日股大反彈,但亦有人認為,資金流入增加是由於短倉ETF增加。不過,若單看基本數據,日股現時確實處於相對廉宜的水平。根據《巴倫》統計,日本股票現時平均市盈率僅為13.9倍,是自金融危機以來最低水平,與此同時,日本企業現時平均市帳率低於1,Sony、佳能、豐田、日產等國際知名品牌的股價,均相當吸引。
《巴倫》認為,貝萊德與PIMCO的投資策略等同對日本市場、企業與民眾投下信心票,而且有歷史可參照。1995年神戶大地震後,日本股票急跌逾25%,但在數個月後便完全收復失地,2001年「九一一」恐襲後,美股跌了11.6%,但隨後半年反彈19.4%。
核輻射危機及由此引起的電力供應緊張,是困擾日本企業復蘇、以至災後金融市場走勢的一大不穩定因素。豐田與Sony這兩大製造業巨企均表示,在最壞情况下它們的產能將在一段長時間內收縮。
地震料令GDP減0.4百分點
日本央行在震前預測今年日本實質國內生產總值(GDP)將有1.6%增長,但隨着佔日本經濟7%的地區受地震與海嘯重創,部分分析員認為日本今年經濟可能收縮。日本民間智庫與5家證券公司公布的估算報告顯示,地震對日本經濟造成的損失預計達16萬億日圓(1.54萬億港元),遠遠超出神戶地震約9.9萬億日圓損失。
報告指出,若東京電力公司的限電計劃延長至夏季,就將對經濟造成更嚴重的打擊。即使進入夏季以後重建需求有望增加,2011財年日本國內生產總值也將比原先估算值下降0.2至0.4個百分點。
撰文:郭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