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民政事務局及法律援助署建議,擴大可申請法律援助輔助計劃的涵蓋範圍,包括銷售一手住宅物業對發展商提出索償,並新增地產代理等專業疏忽的申索,卻不包括法庭下令拍賣物業重建(強拍)引發的申索。當局解釋,這是為免助長「釘子戶」阻礙大廈重建,但有議員及團體批評政府不應「一刀切」,要審視個別重建業主情况。
現時法律援助輔助計劃下,受助的範圍只限人身傷亡、僱員補償申索,以及因醫療、牙科和法律專業人員疏忽而提出索償,法援署去年接獲143份申請,批出106份證書,當局就擴大輔助計劃涵蓋範圍提出多項建議(表一),同時亦放寬申請資產上限(表二)及提高申請費和分擔費(表三)。當局稍後提交予立法會批准,有望於年底正式實施。
可控地產代理發展商
近期先後出現業主買樓貨不對辦的情况,當局建議擴大法援輔助計劃至一手住宅物業銷售,包括就樓花銷售向發展商索償。日後一手樓業主若遇上發展商或地產代理有專業疏忽,包括誤導、虛假陳述、欺騙等不良銷售手法,為追討賠償而對簿公堂,只要符合入息和資產規定,都可申請法援。
民政事務局常任秘書長楊立門表示,社會有聲音要求對一手樓業主提供保障,故提出此建議,「看到一手樓業主面對訴訟,對手都是財雄勢大的公司,在社會公義上,法援服務應包括這些人」。法援署長陳香屏稱,相信實施後有更多有關此類個案的索償申請
專業疏忽申索納入計劃
除地產代理,建議亦把會計師、建築師、工程師、測量師、土地測量師、規劃師和園境師的專業疏忽申索,納入擴大法援輔助計劃範圍。當局亦建議擴大受助範圍至保險產品銷售引起的申索,以及勞資審裁處有關僱員申索裁決提出的上訴。
不幫釘子戶 議員盼助弱勢
不過,擴闊範圍未有包括強拍法例下,受影響小業主向發展商的申索。楊立門解釋,根據強拍法例,由土地審裁處處理申請,故不受法援訴訟,同時亦擔心會幫助了「釘子戶」,阻礙大廈重建。他又指出,現時土地審裁處的30宗強拍申請,當中26宗成功獲批,若擴闊法援受助範圍,導致公帑承擔全數訟費的機會甚高,不符合計劃自負盈虧的準則。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涂謹申歡迎法援範圍擴大至一手住宅銷售,但他形容此乃「贖罪」措施,是政府在前線監管一手樓銷售不力,才由法援「補飛」,他希望政府仍會就一手樓的不良銷售訂立刑事法律規管。他說﹕「呃秤也是刑事,沒理由(不良銷售)一手樓不是刑事。」至於「釘子戶」問題,涂謹申認為當局應分清主動「落釘」與被迫做「釘子戶」的個案,前者有投機成分,後者應有適當協助。
「關注樓宇強制拍賣大聯盟」發言人王浩賢表示,對於政府建議不把強拍索償納入法援輔助計劃感失望,「政府現有的機制,只為便利發展商收樓!」他認為,「釘子戶」大多為策略投資者,其餘弱勢的小業主因強拍而要與發展商打官司,卻得不到法援,建議應作個別情况審視,讓小業主有抗辯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