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心肌梗塞猝死率高 植入除顫器可救命長青網文章

2011年03月2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3月22日 21:59
2011年03月22日 21:59
新聞類別
健康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心血管病為全球第一大殺手,本港每年亦有近7000人死於心臟病。香港大學跟進600多名心肌梗塞患者,發現7年內有7.2%患者涉心臟猝死。港大建議心臟高危病人植入心臟除顫器,可於患者心臟病發時自動發出電波糾正心跳,減六成猝死風險。

港大李嘉誠醫學院內科學系心臟科助理教授李麗芬指出,心肌梗塞可能全無先兆,患者突然病發,血管被阻塞令心臟肌肉壞死,造成心臟功能永久衰竭;持續10分鐘更會即時斃命。

自動發電波糾正心跳

她說,在現實環境病人很可能得不到及時救援,猝死風險高達九成。李麗芬指出,一般藥物能有效治療心臟衰竭,但對預防心臟猝死幫助有限。她建議高危病人體內植入心臟除顫器,當病人心率異常時,儀器會自動發出電波即時糾正心跳。

不過,心臟除顫器要結合藥物治療,病人植入儀器額外要一次過付出10萬至20萬元費用。一般已發病患者可向政府申請資助,但高危人士如想植入儀器則要自行負擔高昂醫療費用。每個心臟除顫器可用6至8年,但亦有病人10年內更換3次。

植入儀器費用10至20萬

港大於1998年至2005年間,跟進了617名因首次心肌梗塞而入院的患者。內科學系心臟科助理教授蕭頌華指出,62個月跟進期內,有11%病人死於心血管疾病,7.2%為心臟猝死,比例相當高。蕭頌華說,研究組群的左心室射血指數平均為45%,較正常的50%以上低。他解釋,左心室射血指數愈低代表心臟功能愈弱,猝死風險就愈高;而指數低於35%的患者,猝死風險較正常者高一成,蕭頌華建議他們要植入除顫器。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