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人民銀行今年的貨幣政策由適度寬鬆轉為穩健,對此副行長兼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認為,貨幣政策只是回到正常水平,一點也不算緊。他強調,今年央行設定的廣義貨幣增長(M2)目標16%,仍高於14%至15%的歷史平均增幅。易綱又相信,下半年通脹會回落,全年CPI升幅能夠完成4%的目標。
易綱昨日出席科技大學「中國經濟發展論壇」時坦言,遏止通脹、控制物價是人行今年的首要任務,因此過去半年內當局已9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務求令貨幣政策回歸正常。他指出,受租金、房價及食品價格影響,今年上半年CPI升幅或會高於5%,惟不擔心今年通脹走勢,相信6月以後在嚴控信貸規模及低基數效應(即去年下半年價格已較高)下,CPI會逐步回落。
宜增進口縮貿易順差
今年1、2月M2增幅分別只有17.2%及15.7%,較去年接近20%水平顯著放緩,不過易綱強調,現行的貨幣政策不能算是緊縮,與長期平均水平比較尚算寬鬆。
近年中國經常項順差佔國內生產總值(GDP)比已呈下降趨勢,易綱認為,在減少貿易順差方面,中國應透過增加進口,而不是減少出口來實現。對於香港發展離岸人民幣業務,他強調應維持漸進及平穩的原則,又認為香港目前的人民幣存款增速已很快。
林毅夫建議 打破金融電訊電力壟斷
出席同一場合的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師林毅夫指出,中國過去20年的經濟改革,形成了對企業及富人有利的現狀,及造就了金融、電訊、電力等行業過分集中於幾家大型企業的局面,扭曲了市場規律。而正是這些扭曲造成了收入分配日漸不合理。他建議,當局應進一步放寬金融業,鼓勵中小型金融機構及地方銀行發展,及打破電訊及電力等服務行業的壟斷,引入新進入者,增加競爭。
林毅夫預計,中國於未來20年,仍能保持8%的經濟增長速度,屆時中國的人均收入雖然只有美國的一半,惟經濟規模已能追上後者。他指出,中國2008年的人均收入僅及美國的21%,發達程度相當於1951年的日本、1977年的南韓及1975年的台灣,後三者於隨後20年各自仍能維持9.2%、7.6%及8.3%的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