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內銀業績高峰期 民行短炒贏面大長青網文章

2011年03月2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3月24日 05:59
2011年03月24日 05:59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香港上市的9家中資銀類股將陸續公布2010年度業績,中國銀行(3988)將於今日揭開業績序幕,各家證券亦趕在業績公布前發表報告,他們幾乎一致地上調盈利預測,多採取正面的投資評級。原因是大家相信均耳熟能詳的,不外是內銀股增長前景秀麗,息差有擴大的空間,資產素質良好,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貸款出現壞帳的機會將小於預期等等。可惜的是,內銀股受中央政策左右,投資者未敢大舉入市,股價雖略有進帳,表現仍是偏弱。

內銀股於2010年的表現肯定是亮麗的,純利增長最保守的亦兩成以上,部分中型銀行的盈利增長更是可觀,增幅幾達五成。至於四大行,則以去年上市的農業銀行(1288)盈利增長最高,2010年增幅達四成。不過,今日公布業績的中行,盈利增長屬最低,只有22%。中資銀行股的龍頭工商銀行(1398)及建設銀行(0939),2010年的盈利增長相若,大約是三成。

加息對內銀衝擊有限

中型銀行股增長較快,其中招行(3968)及中信行(0988)增長接近五成,民行(1988)及交行(3328)增長與工行及建行相若,均是三成左右。這8家中資銀行股將在未來一周內公布業績,投資者應留意發布業績時,管理層對2011年的展望,尤其是今年首季度發展的趨勢。要知道3個月過去,眾中資行的領導對首度的發展已心中有數,關鍵是願意透露多少而已。

未來一周固然是內銀股業績高峰期,亦是股價上揚的一個契機,如果投資者不再、或者減少對內銀股政策風險的擔憂,未來1個月內銀可望借勢上揚,不然仍會是這個不上不下的困局。就算是這樣,甚至內地實行不對稱加息,對內銀亦不會產生太大的衝擊,原因有二:一、現價基本上反映了這些不利因素;二、現時的估值吸引,下調的空間有限。

因此,投資者可低吸內銀股,中長線投資者可以持貨較長時間,短線投資者亦可借業績期短炒。選股方面,可以留意民行,估值方面,不論以市盈率計(8倍)還是以市帳率(1.3倍)計,在中資行中屬低水平,有升值潛力。加上盈利可能出現驚喜的機會較高,短炒獲利的贏面較大。

唐焱

中國光大控股市場策略部主管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