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從未怕候命做死士」長青網文章

2011年03月2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3月24日 05:59
2011年03月24日 05:59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曾在加拿大原子能研究所工作20多年的理大教授胡仲豪坦言,核電站工作雖然「危險」,但從未遇到意外。他指當年百多名維修員經常出入反應堆「扭螺絲」維修,自己雖是科學家,也知道若有核危機需要候命做「死士」,但絲毫未有害怕,「我們研究所的科學家、維修人員相信團體精神,亦跟足安全規定,即使有天災,也不怕生命受威脅」。

維修反應堆 百人輪流扭一下

1970年代在加拿大修畢博士學位後,胡仲豪加入核子能研究所,負責質子加速器研究、燃料棒安全、第四代反應堆研究等,甚至進入研究所特製的實驗反應堆工作。雖在反應堆旁工作20多個年頭,但胡教授說,從未擔心輻射泄漏、實驗失敗等問題,「我們有清晰指引,即使出事故也知道如何反應」。

他舉例,20多年來也試過反應堆需要維修組件,包括反應堆芯輻射活躍帶,百多名維修人員便須輪流進出「扭螺絲」拆開機組,「百幾個同事輪流入去,大約行5分鐘到反應堆芯,扭一下就出來,掛住的測定器會顯示吸收輻射量,確保工人安全,亦有合適安全指引」。他解釋,核電廠對員工可吸收輻射量標準較實際出現健康風險的上限低很多。

他又稱,試過在研究燃料棒時出現氫氣意外,要關掉實驗反應堆,並花上近10年時間研究改良辦法,「每一次試驗就是提醒研究人員進步,從經驗中學習」。他又稱,自己當年是物理專家,全無工程學經驗,故認為「團隊精神對科技發展特別重要,遇到難題也可互相支援」。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