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問﹕今年初中國爬過了日本晉身成世界第二大經濟實體,當日本政府內對經濟政策和財政預算案仍爭論不休時,一場複合性天災從天而降,經濟上更是雪上加霜,接着的迫切問題是經濟重建,此情此景,日本企業體系內的中小企可有角色扮演?
答﹕這年仲春3月,日本經歷了一場驚天大災劫,牽動着全球的眼球與神經,至執筆之日,核輻射威脅尚未完全解除,飽受摧殘的日本經濟如何重建再生成為日本政府與人民最艱巨的任務。
有着中國經濟實力急速冒起和日本經濟低迷廿載的客觀現實與對比,日本要重新上路恐怕舉步維艱,恐怕非要今天日本「八十後」一代人和再下一代的長期集體刻苦努力不可。即使日本累積的社會問題和經濟沉痾難以短期紓解,日本民族的「軟實力」卻令世人不敢輕視。筆者從過往與日本中小企群體零碎的交往中,對日本中小企也懷有某種亦敬亦畏的複雜感覺。
日本中小企會否在日本經濟重建中扮演某種促進角色?香港的中小企是否能從日本之危創造自身的機?港日中小企是否可互相觀摩學習連結互動?以上都是筆者思考和觀察的問題。
港人中對日本認識哪裏有吃喝玩樂好去處者大有人在,但若問有多少港人能深入了解日本中小企的性格民情、實力內涵者,恐怕為數不多。
日本值學習之處仍多
筆者記憶所及、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之後,韓國經濟在亞洲諸國中最快回彈,便大大得力於韓國中小企群體冒起及其帶動的新產業出現。日本除了高精密電子和汽車零部件技術的「硬實力」,還有設計、動畫、品牌時裝等依靠「軟實力」致勝的產業,香港中小企值得向日本學習的地方仍多,且讓我們向日本中小企伸出友誼之手。
■歡迎來信提問,傳真:2558 4613
電郵:alexku1@yahoo.com.hk
古兆勛 資深企業策略及發展顧問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