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善於捕捉時機、「爭第一」的長實、和黃系公司,過去10年不斷將產業分拆、私有化以及再分拆,最新「傑作」是分拆和記港口信託(HPHT)與匯賢房託,然而是否每家公司都具備投資價值則見仁見智,「創業板第一股」TOM集團(2383)上市11年蝕足7年(初期上創業板,後轉主板),認購長江生命科技(0775)的話,身家更蒸發近75%。
長和系近年善於把握時機進行分拆,成功引起全城哄動的自然是00年3月借科網熱潮將TOM分拆在創業板上市,當時股價一度由招股價1.78元飈升逾7倍至15.35元。不過要數財技出神入化的,則是和黃(0013)系內的電訊資產。
和黃旗下的和記環球電訊在04年1月「借殼」中聯(0757)上市,及後再分拆和電國際上市以及將和記環球私有化,而和電國際最終的命運是分拆和電香港(0215)後再被私有化。
本報記者翻查資料,比較以新股形式認購和電國際(私有化前編號:2332)、TOM集團、泓富以及長科的投資回報,發現回報最好的是獲分派和電香港股份以及最終被私有化的和電國際,至今回報超過2倍,但認購以及「長揸」其他股份的話,往往損手,「長揸」TOM以及長科帳面蝕48%及75%(見表)。
回應 (0)